检验检疫技术实验指导.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验检疫技术实验指导

《检验检疫技术》实验指导 实验一 植物病虫害的形态观察(3学时) 实验二 植物病原线虫检疫检验技术(6学时) 实验三 人体及动物常见寄生虫的形态观察(3学时) 实验四 动物源性检测标本的制作技术(6学时) 李海燕 2011年2月 实验一 植物病虫害的形态观察(检疫性霉菌与昆虫)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患病的植物,了解各种病虫害的基本特征; 2.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检验方法。 3.掌握使用直接检验法检查病原真菌的方法。 4.了解常见有害昆虫的外部形态。 二、实验仪器 解剖镜、显微镜及放大镜。 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等。 三、实验材料 1、大麦散里秕、莴苣霜霉、梨白粉、苹果黑腥、小麦白粉、萝卜霜霉、杏白粉、白菜霜霉、大麦坚黑穗、小麦腥黑穗、菜豆白粉、葡萄霜霉、桃白粉、核桃白粉、桑白粉、大豆霜霉、菜豆象、巴西豆象。 2、大豆豆象与米象 四、实验操作 1、小麦腥黑穗病 病原 病原菌有二种 (1)小麦网腥黑粉菌 (2)小麦光腥黑粉菌 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小麦网腥黑粉菌—— 孢子堆生在子房内,外包果皮,与种子同大,内部充满黑紫色粉状孢子,具腥味。孢子球形至近球形,浅灰褐色至深红褐色,大小14—20μm,具网状花纹,网眼宽2—4μm。小麦光腥黑粉菌孢子堆同上。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有的长圆形至多角形,浅灰色至暗榄褐色,大小15—25μm,表面平滑,也具腥味。 小麦矮腥黑粉菌——成群的孢子为暗黄褐色,分散的孢子近球形,浅黄色至浅棕色,大 小14—18μm,具网纹,网脊高2—3μm,网目直径3—4.5μm,有的可达9.5—10μm,外面包被厚1.5—5.5μm的透明胶质鞘。主要引致小麦矮腥黑穗病。 2、大麦坚黑穗 病原:大麦坚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冬包子圆形或椭圆形,大小5—9μm,褐色,半边色较浅,表面光滑无刺。冬隐子萌发适温20℃,52℃温水中15分钟致死。该菌有5个生理小种,其中C-1、C-2分布很广。该菌只侵害大麦和裸大科,即元麦、青梨。 3、大麦散里秕 又称大麦散黑穗病。 病原 称裸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孢子堆生在花器上,破坏全部小穗,表生白色薄膜,内部全为黑褐色或黑色疏松粉末,只残留穗轴和芒,芒变白干枯,膜破裂后孢子易飞散。孢子褐色球形,一边略浅,表面布满细刺,直径5—9μm,萌发生菌丝。主要侵染大麦和小麦,引致散黑穗病,寄生性有专化现象,大麦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麦,但小麦上的病菌不能侵害大麦。 4、大豆霜霉 由霜霉菌侵染大豆地上部引起的真菌病害。 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叶片受再侵染时,形成褪绿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小点,背面产生霉层。受害重的叶片干枯,早期脱落。豆荚被害,外部无明显症状,但荚内有很厚的黄色霉层,为病菌的卵孢子。被害籽粒色白而无光泽,表面附有一层黄白色粉末状卵孢子。 5、莴苣霜霉 病原:莴苣盘梗霉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部所见霜状霉层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端部似盘状,孢子囊卵圆形。病菌还能在病组织内进行有性生殖产生近球形厚壁的卵孢子。 6、萝卜霜霉 病原:寄生霜霉——称芸苔霜霉,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症状 :苗期至采种期均可发生,从植株下部向上扩展,叶面初现不规则褪绿黄斑,后渐扩大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大小3~7mm,湿度大时,叶背或叶两面长出白霉,即病原菌繁殖体,严重的病斑连片致叶片干枯。茎部染师病,现黑褐色不规则状斑点。种株染病,种荚多受害,病部呈淡褐色不规则斑,上生白色霉状物。 7、葡萄霜霉 病原: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侵染所致。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 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孢子梗与孢子囊)。 8、白菜霜霉 病原:大白菜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parasitica (Pers.) Fr.]侵染所致。病部产生的白色霜状霉层,即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自气孔伸出,无色无隔,基部稍膨大,顶枝向内微弯而尖,顶生无色单胞卵圆形的游动孢子囊。卵孢子球形黄褐色。 9、梨白粉病 病原:梨白粉病菌是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 症状:多为害老叶,发生在叶背面,初期病斑为白色霉状小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白色粉斑。每片叶上霉斑数目不等,数斑相连形成不规形粉斑,甚至扩及全叶,上覆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后期在白色粉状物上,长出很多初为黄色逐渐变为黑色的小点(闭囊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 病原 白粉菌目,病菌的菌丝为外生菌丝,在病叶表面生长发育,具有瘤状附着器,以菌丝经过气孔侵入叶组织的细胞间隙,以球形的吸器伸入海绵细胞内吸收水分和养分。分生孢子梗从表生菌丝上垂直生成,束状无色不分枝,略弯曲,顶端着生分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