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人的图腾与象征
《玉米人》的圖騰與象徵
《玉米人》(Hombres de maíz)是瓜地馬拉作家,一九六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Angel Asturias, 1899~1974)於一九四九出版的長篇小說。全書由六個主題故事構成,內容所涉較廣,篇篇幾乎各自獨立。其現實與魔幻力量的巧妙融合,使評論家們將之列為拉丁美洲魔幻寫實(註一)文學發展上的一塊重要奠基時。其實,在浪漫主義之出,魔幻文學早已在新大陸萌芽,至現代主義階段已有相當成果。約當一九二五至一九三0之間,拉丁美洲在一片找尋本身價值與認同的浪潮下,人們開始抨擊現代主義的異國情調及過度的歐洲主義傾向;人們越是反對這種新世界虛假感傷的現實主義,就越為印地安的本土主義辯護,終至於把現實的寫實主義與藝術的寫實主義觀點相融合。而玉米人的基本思想正是這個浪潮的延續。
阿斯圖里亞斯的一生多采多姿,雖在首都瓜地馬拉城出生,卻在薩拉麻(Salamá)鄉間度過童年。Georges Raynaud)修人類學,潛心於瑪雅文明的研究。一九三三年返國,曾致力於新聞及教學而創辦了《艾雷報》(Diario del aire)。0年代之後獻身於外交事務,先後擔任過駐薩爾瓦多、法國大使等職。但終其一生孜孜不倦的則是他的文學事業。雖然他的小說盛名遠播,其生平第一部作品卻是一九二五年的詩集《星光》(Rayitos de estrellas)。0年的散文詩《瓜地馬拉的傳說》(Leyendas de Guatemala),Popol-Vuh)(註二)所寫成。梵樂希(Paul Valéry)認為這是一部「很美但寫實」的作品,「沒什麼能像它那樣讓我感到驚訝,那些『歷史─夢─詩』(historia-sue?os-poemas)優雅地結合了信仰、故事以及一個民族在每個時期所重整的秩序…..是熱帶夢想的代言人」(註三)。與此同時完成的《總統先生》(El se?or Presidente,1922~1932, 1946出版),是一部綜合了詩與政治控制的經典著作,揭發了獨裁者在各階層人民之間所引起的恐懼、迫害及毀滅。也經由這部作品把西方新的寫作技巧,像內心獨白、夢與現實的混合、重複等,引介到拉丁美洲。《玉米人》正是從後面這兩部作品中脫胎而出的另一重要作品;把社會現實和瑪雅傳說相結合,從鄉間到市鎮,生動第描述了瓜地瑪拉的風土民情、宗教習俗、自然生態、社會與經濟概況等等。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認為圖騰是文化發展必經的階段,而「玉米」作為一種圖騰象徵,-烏》的創世神話記載,人是由玉米做成的。據此,我們可以廣義地說,《玉米人》影射了瓜地馬拉人之間的矛盾與情感;也可以說是藉神話傳說混合社會現實,勾勒出瓜地馬拉人或作者本身的思想輪廓 -- 地方主義或美洲主義思想。
故事一開始,就像詩一樣敘述了印地安人的遭遇。那些內心的獨白像伊龍酋長內心的傷痛與自我譴責,也像作者面對歷史與命運所提出的控訴:「加斯巴爾?伊龍,他們用斧子砍掉伊龍大地的眼皮…..用火燒毀伊龍大地密匝匝的眉毛,鬧得日月無光」。為了保護自然與土地,伊龍率領部下對抗那些已火耕的方式燒荒濫墾,種植玉米的混血部族拉迪諾人。當然,衝突的原因不在於自然生態與環保意識,而是彼此在玉米價值認知上的差異,及對文化信仰的不同。瑪雅人深信「我們都是玉米做的…..玉米就等於我們的孩子…..再不把玉米當神聖的東西,再要種玉米賣玉米,那麼太陽、空氣及燒荒的大火就會毀掉一切」。但拉迪諾人信奉天主教,他們沒有這種的認知與信仰。「他們種玉米不是為了自己吃,也不是為了養活家人,而是把玉米賣給別人,一心想發橫財。這好比男人讓女人懷孕,然後出賣兒子的肉體,出賣家族的血液」。換句話說,衝突的起因完全來自「玉米」的圖騰觀及其禁忌;玉米或人,甚至包括本土文化的神聖本質是不能出賣的!
本書各篇章之中,雖有許多生動優美的情節描述,但其深層意義仍在於對拉丁美洲─瓜地馬拉的本土尊崇。對阿斯圖里亞斯而言,神話傳說「真也罷,假也罷,反正是生活裡的一部份,是這兒大自然的一部份」。誠如西班牙學者阿貝揚(José Luis Abellán)所言:「神話把人從他的人文條件及歷史環境中拯救出來,並魔幻地使之加入一個永恆的現在,在那裡面,他不是一個孤立的『個案』,而是宇宙秩序中的一個參與者」(註四)。神話傳說來自於它所屬的土地與人民,在文化及現實中都有它特殊的象徵作用。我們也可尋此方向對《玉米人》的神話象徵做一簡單的剖析與詮釋。
從六個標題故事中歸納成三個系統:(一)加斯巴爾?伊龍與瑪麗亞?特貢。(二)馬丘洪與查洛 -- 戈多伊上校。(三)七戒梅花鹿與郵差 ─ 野狼。先從第三組說起,它與瑪雅人的「納華爾」(Nahual)觀念有關;「納華爾」即保護神,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動物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