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北平蒙藏学校建立和影响.docVIP

论民国时期北平蒙藏学校建立和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民国时期北平蒙藏学校建立和影响

论民国时期北平蒙藏学校建立和影响   摘 要:研究以民国时期北平蒙藏学校的发展历史(1913~1949年)为主线,梳理和分析了该校的建立背景、班级及课程设置、学生和师资规模等,北平蒙藏学校的创办不仅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蒙藏地区培养了大批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知识分子,为民国政府培养了不少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人才,开启了一个如何发展边疆教育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北平蒙藏学校;班级;课程;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C958.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2013)04-0112-05 Discussion On Establishing of Mongolian and Tibetan School in Peiking and Its Influences SU Fa-xiang AN Jing-jing Abstract: On the base of researching the history of Mongolian and Tibetan School in Peiking, the paper analyzed and combed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classes, cause installation, students and teacher scale,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school not only educated a great deal of talents with modern ideology but also provided many administrators fo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 and started a new model for borderland education. Key words: Peiking School for Mongolian and Tibetan Students; Class; Curriculum; New Model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成效调查研究》资助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1BMZ052。 收稿日期:2013-09-20 作者简介: 苏发祥(1964-),男,藏族,甘肃天祝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藏族社会与文化研究。 安晶晶(1989-) ,女,北京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1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北平蒙藏学校是现今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地位特殊且影响深远。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在北京创设蒙藏专门学校,旨在培养边疆,尤其是蒙古、藏族地方的少数民族弟子。国民政府成立后,又先后在南京、康定等地建立蒙藏学校。“为蒙藏等民族地区培养了不少人才,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的很多少数民族工作人员都毕业于这所学校”,[1]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北平蒙藏学校①建立至1949年的办学经过及影响。 一、北平蒙藏学校建立背景 北平蒙藏学校产生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极为不稳定的特殊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倡导五族共和、民族平等、国家领土统一,取缔清末设置的“理藩部”,边疆民族事务由内务部新设的蒙藏事务处管理。由于袁世凯在北京建立了北洋军阀政府,中国政局仍不稳定,各地军阀混战不断。边疆地区,尤其是蒙古、西藏地区的形势依然严峻。辛亥革命同年,在沙皇俄国大力支持下,哲布尊丹巴八世宣布在乌兰巴托成立“大蒙古国”。而英国主义和沙皇俄国等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就已图谋我国的西藏地方。1888年、1903年英国先后两次武装入侵西藏。辛亥革命后,更是大力扶植西藏上层的分裂势力,加快了侵略西藏的步伐。 鉴于形势,为巩固统治、防止分裂,1912年9月,蒙藏事务处从内务部划出设为独立机关,称蒙藏事务局。1912年9月9日,内蒙古卓索图盟盟长贡桑诺尔布(1872~1931年)亲王被任命为蒙藏事物局总裁。贡桑诺尔布到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力促几位蒙古族议员提议在北京创办“蒙藏学堂”:“请将前清所设景山、宗室、觉罗三学(或咸阳宫三学),及理藩部所设之蒙古学堂归并改设蒙藏学校。”[2]袁世凯很快批准了贡桑诺尔布等人的请求,交由蒙藏事务局筹办。教育部依据1912年《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中“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的规定,定名为蒙藏学校。1913年3月,“国立蒙藏专门学校”正式成立,蒙藏事务局聘达挚甫先生为校长,暂在西皇城根西南角转马台,租孙家花园为校址。 国立蒙藏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