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篇名药征
书名:药征
作者:
朝代:
年份:
目录
篇名自序
内容:书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周官》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共医事。
由是
观之,药毒也,而病毒也,药毒而攻病毒,所以瞑眩者也。而考本草,有毒者有焉,无毒
者
有焉,为养者有之,不养者有之。于是人大惑焉,世远人泯经毁,虽欲正之,末由也已,
今
之所赖也,天地人耳。夫有天地,则有万物焉,有万物,则有毒之能也,有人则病与不而
有
焉,是古今之所同也。从其所同,而正其所异也,孰乎不可正哉!扁鹊之法,以试其方
也,
药之瞑眩,厥疾乃瘳,若其养与不养邪,本草之云,终无其验焉。故从事于扁鹊之法,以
试
其方,四十年于兹,以量之多少,知其所主治也。视病所在,知其所旁治也。参互而考
之,
以知其征,于是始之所惑也,粲然明矣。凡攻疾之具,则药皆毒,而疾医之司也。养精之
备,
则辨有毒无毒,而食医之职也。食者常也,疾者变也,吾党之小子,常之与变,不可混而
为
一矣。而本草也,混而一之,乃所以不可取也。不可取乎,则其方也。规矩准绳,是故扁
鹊
之法,以试其方之功,而审其药之所主治也。次举其考之征,以实其所主治也。次之以方
之
无征者,参互而考次之,以古今误其药功者,引古驯而辨之,次举其品物,以辨真伪,名
曰
《药征》也。犹之一物也,异其用,则异其功,是以养其生者,随其所好恶;攻其疾者,
不
避其所好恶。故食医之道,主养其精也。故撰有毒无毒,而随其所好恶也。疾医之道,主
攻
其疾也。故药皆毒而不避其所好恶也,而为医者不辨之,混而为一,疾医之道,所以绝
也。
夫古今不异者,天地人也。古今异者,论之说也。以其不异,以正其异,不异则不异,异
则
异也。譬如人君用人,率材则功,达材则无功矣。一物无异功,用异则功异,用养生乎?
用
攻疾乎?养生随其所好恶,攻疾不避其所好恶,不知其法,焉得其正?其法既已建,而后
以
其不异,以正其异,不异则不异,异则异。《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是之谓
也。
盖今之为医之论药也,以阴阳五行,疾医之论药也,唯在其功耳。故不异则不异,异则
异。
然则治疾如之何,匪攻不克;养生如之何,匪性不得。吾党之小子,勿眩于论之说,以失
其
功实云尔。
\x明和八年中秋之月日本艺阳吉益为则题\x
目录卷上
篇名石膏
内容:主治烦渴也,旁治谵语、烦躁、身热。
考 证
白虎汤证曰∶谵语遗尿。
白虎加人参汤证曰∶大烦渴。
白虎加桂枝汤证曰∶身无寒、但热。
以上三方,石膏皆一斤。
越婢汤证曰∶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不渴,非全不渴之谓。无大热,非全无大热
之谓也,说在外传中)。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不具也。(说在《类聚方》)
以上二方,石膏皆半斤。
大青龙汤证曰∶烦躁。
木防己汤,证不具也(说在《类聚方》)
以上二方,石膏皆鸡子大也。为则按,鸡子大,即半斤也,木防己汤,石膏或为三枚,
或为十二枚,其分量难得而知焉。今从旁例,以为鸡子大也。
上历观此诸方,石膏主治烦渴也明矣。凡病烦躁者,身热者,谵语者,及发狂者,齿痛
者,
头痛者,咽痛者,其有烦渴之证也,得石膏而其效核焉。
互 考
《伤寒论》曰∶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
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为则按,上云不可与白虎汤,下云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上下恐有
错
误也。于是考诸《千金方》,揭《伤寒论》之全文。而白虎汤加人参汤,作白虎汤是也。
今
从之。
《伤寒论》中,白虎汤之证不具也,《千金方》举其证也备矣,今从之。
辨 误
《名医别录》言∶石膏性大寒,自后医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仲景氏举白虎汤之
证曰∶无大热。越婢汤之证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则仲景氏之用药,不以其性之寒热
也
可以见已。余也笃信而好古,于是乎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
也。
方炎暑之时,有患大渴引饮而渴不止者,则使其服石膏末,烦渴顿止。而不复见其害也。
石
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陶弘景曰∶石膏发汗,是不稽之说。而不可以为公论。仲景氏无斯言,意者陶氏用石膏,
而
在下则下。于是乎有非吐剂而吐,非下剂而下,非汗剂而汗者,是变而非常也。何法之
为?
譬有盗于梁上,室人交索之。出于右,则顺而难逃。逾于左,则逆而易逃。然则虽逆乎?
从
其易也,毒亦然。仲景曰∶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陶氏所谓石膏发
汗,
盖亦此类也已。陶氏不知,而以为发汗之剂。不亦过乎?后世以石膏为峻药,而怖之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