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发酵供氧.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发酵供氧

式中,N为平均溶氧速率,mol/(mL.min);c为亚硫酸钠的浓度,mol/L;VS 为取样量,mL;t为两次取样的时间间隔,min。 计算时,为方便起见,采用罐压p作为推动力,同时溶液中的氧分压p* 等于零,此时的溶氧系数叫做亚硫酸盐氧化值,以K d 表示: 2.亚硫酸盐氧化法的优缺点 优点:是氧溶解速度和亚硫酸盐浓度无关,且反应速度快,不需要特殊仪器; 缺点:是不及极谱法测定准确,因为测定的影响因素多,而且工作容积只能在4~80L以内测定才比较可靠。 二、取样极谱法 发酵液中的溶解氧可用极谱仪来测定,其原理是当电解电压为0.6~1.0V时,其扩散电流的大小随液体中溶解氧的浓度呈正比变化。 由于氧的分解电压最低,因此发酵液中其他物质对测定的影响甚微,且发酵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磷酸盐等电解质,故可直接用来测定。 测定方法:将发酵液置入极谱仪的电解池中,并记下随时间而下降的发酵液中氧的浓度cL 的数值。 而发酵液中氧的饱和浓度c* 可以在标绘以上所得cL 的数据后,用外推曲线的方法求得(见图9-7),同时曲线斜率的负数即为微生物的耗氧速率r。 式中,KLα为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溶氧系数,h-1 或(m/h).(m2 /m3 );QO2 为微生物的呼吸强度,mmol/(g.h);c(X)为菌体细胞的质量浓度, g/L;cL 为溶液中氧的实际浓度,kmol/m3;c* 为与气相中氧分压p平衡的溶液中氧的浓度,kmol/m3。 可将c* 、cL 及r[r=QO2c(X)]值代入式(9-8)求得: 从图9-7可见,只要用极谱仪取样测定发酵液中氧浓度cL ,便可求得发酵液的饱和溶氧浓度c* ,同时曲线的斜率=-QO2 /c(X),则根据式(9-15),便可计算溶氧系数KLα。 取样极谱法的缺点: 样品取出发酵罐后,外压自罐压降至大气压,测得的溶液已不准确,且在静止条件下所测得的QO2 与在发酵罐中的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因而误差较大。 三、排气法 这是一种在非发酵情况下进行的测定方法。 在被测定的发酵罐中充以事先用氮气驱出溶解氧的发酵液或0.1mol/L的KCl溶液。 当开始通气及搅拌后,定时取出样品,用极谱仪或其他溶氧测定仪测出其溶解氧的浓度,将cL 作纵坐标,t作横坐标,绘制曲线,求出溶液中饱和的溶氧浓度c* ,即将此曲线的最高点用虚线随横坐标平行推移至与纵坐标的交点便是溶液中饱和氧浓度c* ,见图9-8a。 在不稳定情况下,发酵液中没有微生物细胞时,氧分子从气体主流扩散至液体主流的物质传递速率可由下式表示: 通气效率可用经过积分后的式(9-16)求出: 当以ln(c* -cL )对t标绘时即可得出直线(图9-8b)。根据这一直线的斜率便可计算出通气效率KLα,即 KLα =- 2.303 × 斜率 (9-18) 排气法的缺点是不能代表发酵过程的实际情况,也不能反映当时发酵液的特性,同时也没有考虑氧浓度差Δc对溶氧系数KLα的影响。 四、复膜电极测定K L α和氧分析仪测定K G α 由于亚硫酸盐氧化法、取样法和排气法都不能反映发酵过程的实际情况,因而必须探索能直接测定发酵过程溶氧系数的有效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有应用复膜电极直接测定发酵过程中溶氧系数的溶氧测定仪。 原理: 用能透过氧分子的薄膜将电极系统与被测定溶液分隔开来,因而避免了外界溶液的性质及通风搅拌所引起的湍动对测定的影响。 现已制成耐高温蒸汽灭菌、灵敏度较高的实用的聚全氟乙丙烯复膜银铅电极。 利用复膜电极测定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菌的耗氧率r及溶氧系数KLα,这样测出的r及KLα可代表发酵过程的实际情况,是较理想的方法。 发酵过程中停止通气片刻,溶解氧浓度因菌的利用而立即迅速下降,人为地制造一个不稳定状态(即溶氧速率和耗氧速率不平衡)来求KLα。 不稳定状态时发酵液中某一时间间隔的溶氧量为可改写成 当关闭空气进口阀门时,发酵液内的溶氧浓度由c1 降至c2 ,经过t1 时间后再打开空气进口阀门,溶氧浓度由c2 升至c1 ,其时间为t2 。这样,就可以求得菌的耗氧速率: 这里假定发酵液中溶氧浓度的变化并不影响微生物的呼吸速率。用此法不仅能求出菌的耗氧速率r,还可由式(920)求得溶氧系数KLα。 利用氧分析仪可测定和计算气膜体积溶氧系数KGα。用氧分析仪测定进口气体中氧的分压 p1 和出口气体中氧的分压 p2 ,那么进、出口气体中单位时间的含氧量分别为: 式中,(nO 2 )1 、(nO 2 )2 为进、出口气体中单位时间的含氧量,kmol;p1 、p2 为进、出口气体中氧的分压,MPa;Q为通风量,m 3/min;p为气体的平均总压力,MPa,可取发酵液平均高度处的压力。 全部发酵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