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土高原的风沙
黄土高原的风沙 我的家在黄土高坡,西北风长年刮过! 风力侵蚀 指地表沙粒类松散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地表的迁移过程,是风沙活动和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开始,可分为吹蚀和磨蚀,前者为单纯风力作用,而后者为风沙流的侵蚀作用。在吹蚀和磨蚀作用下,地面分散颗粒的运动方式分为悬移、跃移和表层蠕移三种形式。 影响风力侵蚀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频繁的、超过起沙风速的风力条件及其与干旱季节在时间配置上的一致性,是风力侵蚀的动力基础;二是以物理性砂粒为主的地面组成物质的分散性,为风力侵蚀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地表或风沙堆积物,因风蚀、磨蚀作用,相对细粒物质被运移后,出现地面粗化、荒漠化及蘑菇状风蚀地貌,后者往往又可激发崩塌等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的水力、风力复合侵蚀区,风蚀可加剧沟蚀。它吹失土壤耕作层中的细土、养分,使心土甚至岩石裸露,降低土地生产力;在种植季节使种子裸露,或对幼苗产生机械损害;所产生的尘埃土沙进入大气,还造成环境污染。我国西北地区和长城沿线的风沙区,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沙丘就向东南方向移动,每年1~3米,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开始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吕梁山、西部的六盘山。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 dimao_1.wmv dimao_2.wmv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表被切割成千沟万壑,加速了风蚀、水蚀、重力侵蚀的相互交融,增大了雨洪及干旱灾害的产生频率,植被破坏、植物退化、生态功能急剧衰退,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乃至黄河流域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 人说山西好风沙? 日前,听人唱了一首改编之后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人说山西好风沙,地废水没,无谷香,左首一指太慌山,右手一指是秃梁,啊,你看那汾河不见水流,满是黄沙,啊…… 贫瘠的黄土地 2010又遭风沙 从3月20日凌晨开始,屡屡遭受沙尘侵袭的山西省迎来今年入春以来强度、范围最大的扬沙、浮尘天气。肆虐的沙尘又一次敲响防风治沙、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的警钟。 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强劲季风,经大同、朔州地区把当地粒碎质轻的栗钙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区。 近期亮照 山西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苗爱梅介绍说,近20年来,山西省沙尘暴天气过程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00年略有回升,共发生8次较大规模的沙尘暴;从去年到现在,山西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也有减弱的迹象,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沙化重、生态脆弱的晋西北地区防风治沙、恢复生态已刻不容缓。 恢复进行时 山西省林业厅厅长曹振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省尤其是晋西北的生态环境由于“欠账”太多,滥砍、滥伐、滥牧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水土流失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山西省尚有40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亟待绿化。从前年开始,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作为国家首批试点的晋西北16个县与省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林“责任状”,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山西省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在国家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聘请专业队集中治理,保证了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二是采取了拍卖“四荒”、家庭承包、股份制合作等多种方式,改变了以前只种不管的局面,激活了体制;三是保护现有植被,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广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草工作,停止毁林开垦过度放牧,让牛羊下山改为圈养,有效保护了植被;四是大面积封沙育林育草,在植被较差的地区利用雨季进行飞播和人工散播。 山西省全景 虽然一些局部地区的沙化、水土流失问题已得到部分缓解,但山西省尤其是晋西北作为京津屏障,治理沙化仍然任重道远。仅大同市应退耕还林的土地就有230万亩,其中的80%已被不同程度地沙化,严重沙化的有30万亩,作为屏障京津风沙水患的第一道防线,大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历史欠账、自然因素的制约,要想根本上遏制风沙的肆虐,山西作为全国土地沙漠化较为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