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谷 物 淀 粉 第一节 淀粉的生产 植物中的叶绿素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其反应式可以写为: 6H2O + 6CO2 C6H12O6 +3O2 葡萄糖是植物生长和代谢的要素,但其中一部分被用作下一代生长发育的养料贮备起来。在植物体内葡萄糖是以多糖的形式贮藏的,其中最主要的多糖形式是淀粉,其在植物体内由葡萄糖缩合形成的途径如下: 首先,由磷酸化酶把2个葡萄糖分子缩合为麦芽糖。 2α- D-葡萄糖 谷物籽粒以淀粉的形式贮藏能量,不同谷物中淀粉含量不同,一般可以占到总量的60~75%,因此,人们消耗的食品大多是淀粉,它是人体所需要热能的主要来源,同时,淀粉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各种谷物的淀粉含量见表2-1。 表2-1 各种谷物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干基,%) 第二节 淀粉粒的结构 淀粉分子在谷物中以白色固体淀粉粒(starch granule)的形式存在 淀粉粒是淀粉分子的集聚体,不同谷物由于遗传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结构及性质的淀粉粒 因此淀粉粒结构及性质的研究,对于鉴别谷物品种、了解和改进谷物食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淀粉的层状结构 粒心的大小和显著程度随谷物品种而有所不同 由于粒心部分含水分较多,比较柔软,所以在加热干燥时,常造成星状裂纹 根据这种裂纹的形状,可辩别淀粉粒的来源特点,如玉米淀粉粒心呈星状裂纹 (1)淀粉粒由直链淀粉分子和支链淀粉分子有序集合而成(2)淀粉粒的形态和大小可因遗传因素及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但:所有粮种的淀粉粒都具有共同的性质,即具有结晶性,其根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偏光显微镜下,淀粉粒具有双折射性,即可看到以淀粉粒的粒心为中心的黑色十字形,称为偏光十字。这种偏光十字是球晶所具有的特性。因此淀粉粒也是一种球晶。 第三节 谷物淀粉的性质 一般谷物种子中含有20~25%的直链淀粉和75~80%的支链淀粉,糯性品种如糯米、糯玉米等的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而其它的品种如豆类淀粉则几乎全部是直链淀粉 一、淀粉的分子结构 直链淀粉(amylose)与支链淀粉(amylopectin) 淀粉粒的比重约为1.5,不溶于冷水——淀粉制造工业的理论基础 所谓水磨法,就是利用这一性质。先将原料打碎成糊 (若原料为玉米一类籽粒粮则必须先行浸泡,然后湿磨破坏组织,使其成糊),除去蛋白质及其它杂质,再使淀粉在水中沉淀析出 与淀粉使用价值有关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淀粉粒的糊化及淀粉糊的凝沉作用 (一)淀粉粒的糊化作用 冷水中:淀粉粒不溶,因其比重大而沉淀 热水中:到达一定温度(一般在55℃以上)时,淀粉粒突然膨胀,体积达到原来的数百倍,故变成粘稠的胶体。即为“淀粉的糊化”(或α化)。淀粉粒突然膨胀的温度称为“糊化开始温度”,因各淀粉粒的大小不一样,糊化温度有一个范围 淀粉糊化后淀粉糊粘度的变化 与淀粉使用品质有很大关系的是糊化后的淀粉性质。为了表示淀粉糊的性质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粘度的变化,一般采用淀粉糊化仪(amylograph)给出的粘度曲线来表示,各种谷物淀粉具有不同的粘度曲线。 淀粉糊化的影响因素 水分:欲使淀粉充分糊化,水分须在30%以上。水分低于30%,糊化就不完全或者不均一。 碱:淀粉在强碱作用下,室温下可以糊化。例如玉米淀粉糊化所需的NaOH的量为0.4mmol/g,马铃薯淀粉为0.32mmol/g。 盐类:硫氰酸钾、碘化钾、硝酸铵、氯化钙等浓溶液,在室温下促使淀粉粒糊化。阴离子促进糊化的顺序是:OH-水杨酸-SCN-Br-Cl-SO42-,而阳离子促进糊化的顺序是:Li+Na+K+R2+。 极性有机化合物:盐酸胍(4M)、脲素(4M)、二甲基亚砜等在室温下或低温下,可促进糊化。 脂类:脂类与直链淀粉能形成包合化合物(inclusion compound)或复合体 (complex),它可抑制糊化及膨润。这种复合体对热稳定,有人利用直链淀粉与脂类形成的复合体放在100℃水中进行实验。发现这种复合体不会被破坏。 直链淀粉:玉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比含量低的糊化更困难。 其它:如界面活性剂,淀粉粒形成时的环境温度,以及其它物理的及化学的处理都可以影响淀粉的糊化。 (二)淀粉的凝沉作用 淀粉的稀溶液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混浊,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如果淀粉溶液浓度比较大,则沉淀物可以形成硬块而不再溶解,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称老化作用)。 凝沉作用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方法 分子构造:直链淀粉分子在溶液中空间位阻小,易于取向,易于凝沉,支链淀粉分子呈树枝状构造,在溶液中空间位阻大,不易凝沉。 分子大小:直链淀粉分子中分子量大的,取向困难,分子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