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课件

对点训练(2015·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点绛唇·光泽寺 [明]王慎中   门掩青山,空庭竹影门长扫。一溪斜绕,水气香花草。   木石幽殊,禽鸟传昏晓。谁知道,白云锁了,恰有人寻到。 结合全词,请简要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5分) 提示:通读全词,可知本词作者主要是通过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形象。解答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①主人公居住环境的特点 词的上阕和下阕前两句。 ②词中有哪些人物 山寺主人和客人。 请你组织答案:(1)先概述全词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两位形象1分,关键词1分)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词中塑造了主人(僧侣)与客人(施主)两位形象, 二位均是高洁的雅士。 “空庭”“溪”“花草”“木石”等幽静的环境描写, 凸显了两位人物的超凡脱俗之境界及远离尘世潜于修身之心性。 高考常见题型: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请从景和请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题思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绘景)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雄浑、开阔?2.高远、纯清 3.庄严、肃穆4.清幽、明丽?5.深隐、旷达?6.静谧、悠闲?7.空灵、秀美?8.慷慨、豪迈?9.和谐、融洽?? 【暖色调】 a.缠绵、悱恻??b.萧瑟、落寞??c.苍凉、悲壮?d.凄婉、冷落?e.荒凉、衰败?f.凄苦、悲凉?g.痛苦、悲愤 h.低沉、怨婉??i.幽暗、忧惧? j.悲怆、幽怨【冷色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 ★(对应景物形象)(1)“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的景象,与《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描绘的景象有何异同?(5分) 两个作品都描写了秋日“夕阳西下”的景象,表达自己的哀愁。/康词描写了夕阳西下,北雁南飞,浩荡的渭水滔滔东流的肃杀而壮阔的景象。/马曲描写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的景象。 1.奠定情感基调。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烘托出阴沉萧森的环境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沉郁苍凉的感情基调。 2.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手法,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本诗也是如此。 3.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 4.营造氛围。如《琵琶行 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5.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广州二模:浪淘沙 九日会饮分得雁字 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 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 ?[注]①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②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③舣:停船靠岸。 8.作者在上阕中是怎样描写“雁”的?请简要赏析。(6分) (1)直接描写动作和神态,写了大雁向南飞翔,被风吹得队伍不成行,苍波孤影的动作、形态描写,形象而有韵味;【表现手法(描写角度)】 (2)烘托的手法,通过“霜露” “惊风”“日暮天长”等凄凉辽阔的环境描写,烘托出大雁的孤寂、凄凉、零落。【表现手法】 (3)拟人的修辞,说雁“何限恨”,把雁人格化,虽在写雁,实在写人,写出了作者南渡后的零落、凄凉之情。【修辞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