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课之文言文复习
解题步骤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十分常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中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做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面的话就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情况自然就多了。常见有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三种。 (1)承前省。后一句的主语与前一句的主语一致,这样后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如:廉颇为赵将, 伐齐,大破之。 (廉颇) (2)蒙后省。前一句的主语与后面句子的主语一致,这样前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如: 夜闻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3)对话省。 如: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项王) (王) (孟子)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中很重要的成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不多的。不过在文言文里,省略谓语也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的宾语是比较常见的,所省略的宾语用代词“之”来表示。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如:于是王召见(之),问蔺相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传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4.省略介词 在古汉语句子中,介词“于”“以”可以省略。 如: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与尔(以)三矢 5.省略兼语 如:(老臣)愿令(之)得补黑衣之数(省略主语与兼语) (太后)不及今令(之)有功于国(省略主语与兼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直接判断 判断句 小结: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兼语 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分为有标志和无标志两种。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 有标志的被动句 (1)用介词“见”“被”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或“被+谓语”的形式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百姓之不见保 (2)用“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构成“谓语+于”的格式 如:暴见于王。 不能容于远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迷惑) 此非曹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3)用“见……于……”“受……于……”表被动。构成“见+谓语+于”“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赤壁之战》) (4)用“为”“为所” “为……所……”表被动。 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何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2. 无标志的被动句 辨析这样的被动句,应充分注意主谓之间的关系。 如: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 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四类: 1.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主要是出于修辞的考虑,强调谓语,在文言文中不多见。 如:甚矣,汝之不惠。 2. 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否定句,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不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二是作宾语的是代词。 如: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