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10年来(2001~2011)民族地区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旅游研究。2014。611):34—39
TourismResearch
近10年来(2001~2011)民族地区社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王宇翔,程道品
摘要: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民族地区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文献的研究梳理,从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原因、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社区参与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等四大方面介绍已有的研究成果,
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结论表明:社区参与涉及多门学科,学术界对社区参
与旅游的问题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未来我们应从社区参与方式和社区参与问题对课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41(2014)01—0034—06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询,发现绝大部分论文研究成果发表于近10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世界各国逐渐意识 (2001~2011)。尤其是文化部公布了国家级非物
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综合 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学者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国力的提高,特别是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 热度与深度进一步加大。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高,国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 以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自身的特点,民族地区
高。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达五千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着紧密的联
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创造了众多优秀的非物 系。在实践中,学者们逐渐意识到社区参与在民
质文化。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29个项目入选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过程中扮演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 重要角色。通过CNKI检索关键词“民族、居民、
世界非物质遗产第一大国。此外,我国于2006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并模糊查询,仅有5篇
年和2008年确定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因此放宽关键词,检索“民族、菲物质文
名录,共计1175项。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并模糊查询,共有86
少数民族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有重要地 篇文献。剔除不符合本文写作目的并有交叉的文
位。在29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少数民 章共3l篇,本文以剩余的60篇作为主要研究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9个,约占总数的31%; 对象。
在117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少数民族
一、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413项,约占所有项目的
开发的原因
35%,涵盖了55个少数民族。
近年来,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 (一)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因
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逐步深入。通过CNKI检索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祖先在
关键词“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模糊查 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财富,是民
男,梧州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经济。
万方数据
第1期 王宇翔,程道品:近10年来(2001—2011)民族地区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35
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是民族价值观的反映 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时
和民族情感的寄托,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 代不同。如果想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挥一定的作
石”。在现代社会,除了文化价值,它还具有一 用,势必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化合理的
定的政治、经济价值。因此,保护和传承好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A4直接打印版.docx VIP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PPT课件.pptx VIP
- 【中职】高教2023版 世界历史第2课 古代希腊罗马 PPT课件.pptx VIP
- DB32_T4725-2024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pdf VIP
- Kaierda凯尔达 KC20机器人操作说明书.pdf VIP
-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课件.ppt VIP
- 锚固剂参数、规格与安装说明.doc VIP
- 2025年安徽省第七届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粮油保管员赛项)备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_(粮油)仓储管理员备赛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最新锅炉工资格完整考试题库必背100题(含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