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语言接触实验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港——语言接触实验室

香港——语言接触实验室   摘 要:华洋杂处的香港在开埠超过一个半世纪以来见证了不同类型的语言接触。粤语与英语目前处于“浅层高度接触”,英语向粤语输出了大量借词,但对粤语语法没有丝毫冲击。客家语、闽南语与粤语经历了“深层接触”后,语音、词汇乃至句式都受到一定影响;香港华人转用粤语后,可能会把某些语言元素带进粤语。回归后普通话及一些南亚语言进入了香港社会,前者与粤语属于“浅层接触”,后者与粤语则主要是“表面接触”关系。 关键词:语言接触;汉语方言;港式中文;香港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2013)04-0171-06 本文部分内容于首届语言接触国际研讨会上(西宁)作了简要报告。香港大学的肖扬、丁泓棣对初稿给予了宝贵意见和提议,谨此致谢。文稿倘有未尽完善之处,笔者一力承担。 收稿日期:2013-09-24 作者简介: 丁思志(1966-),男,福建泉州人,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弱势语言研究。 Hong Kong as a Laboratory for Language Contact DING Picus Sizhi Abstract: As a meeting pla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or more than one and a half centuries, Hong Kong has witnessed different modes of language contact. Under a high degree of EXTENSIV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Cantonese has borrowed from English a large number of loan words, but no grammar. Given the INTENSIVE CONTACT with Cantonese in Hong Kong, Hakka and Southern Min have been under Cantonese influence regarding phonology, lexicon, and sentence structure. After undertaking language shift to Cantonese, speakers of other Chinese topolects may introduce some linguistic elements to the language. Putonghua and some South Asian languages have entered Hong Kong since its turnover to China. The former is in EXTENSIVE CONTACT with Cantonese, and the latter mainly SUPERFICIAL CONTACT. Key words: Language contact, Chinese topolects, Hong Kong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 of Hong Kong 一、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在人类历史上比比皆是。无论是远古华夏族与东夷族融合或是近代香港岛的华洋杂处,当两个不同民族之间发生了深刻的往来,语言接触必不可免。本文视香港为语言接触的实验室,因为从1841年起至今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香港人口由几千人猛增至七百万以上;期间许多语言被带进香港、然后又悄然消失。即便在当代,香港社会依旧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的语言接触,明显有别于其它语言接触已趋稳定的地区。 在开始审视香港这个语言接触的实验室前,有必要先对“语言”及“语言接触”这两个概念作一说明。就纯学术角度而言,语言学研究中的“语言(language)”所指的是供人们进行信息、思想交流的有效沟通工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一种语言会因为地域阻隔或其它缘故出现变异,这样便出现了“方言(dialect)”。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方言之间的局部差异无损其作为思想交流的效用。然而,这些变异可以进一步扩大、增加,乃至使用两种不同变体时,与话者彼此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换言之,方言通过历时演变能使语言分化成两个近似但殊异的语言。据此,平日所谓的“汉语方言”,当中实则包含着许多语言群,如: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官话、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语、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等等。从古汉语分化出来的大方言本文一律视之为语言。这些语言内部的方言也可能出现接触的情况,例如,闽南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