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女性翻译

* 中国语境下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四大部分 一.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由来(三大思潮) 二.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 三.西方女性翻译理论观 四.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现状 一.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由来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也曾被称为女权主义翻译研究。 女权主义代表了早期妇女运动争取男女平权斗争的意识,而女性主义则更注重性别差异及文化意识。 鉴于翻译研究中现状所通用的术语,本文采用“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二.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女性解放运动直接相关。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席卷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催生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种新的文学批评样式。 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阳物批评”阶段,主要揭露男权社会和男性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歪曲,表现出强烈的生物差别意识。 70年代中期:表现为从女权的视角解读经典作品,是基于语言文学的批评,黑人女性文学批评以及女性同性恋文学批评也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 80年代中期以后:表现为跨学科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兴起了对性别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的“女性诗学”。 主要代表作 谢莉.赛蒙的《翻译中的性别角色.文化身份和政治传递》(1996)和论文《翻译中的性别角色》(2002) 路易斯.冯.福露窦博士后研究专著《翻译与性别角色.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1997)和论文《非统一性与多样性.女性主义研究方法》(1998) 伽亚特里.斯皮瓦克的思想散见于她关于“属下”研究的系列论述之中。 从以下几个层面探讨 关注女性的存在,将性别意识植入翻译的理念之中,评估女性译者的历史和现代作用; 从语言上对原文本进行解构,消除男性中心主义,消除男性偏见和性别歧视,批判传统译论中将女性和译者贬入底层的隐喻,强调译文和原文的平等关系。 分析翻译作品中不同性别的语言的处理及其意识形态问题。 提倡女性主义的翻译策略和标准,以“增补”、“加写前言和脚注” 和“劫持”等“重写”策略实现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强调译者的主体性。 鼓励多性别文本研究比如同性恋文本翻译研究,提倡差异性和多样性。 四.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现状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传入中国,是21世纪初的事。据史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6年,先后有近100位翻译研究者对女性主义视角的翻译理论产生了兴趣。 其中包括对这一理论的译介、理论研究和实践文本的研究、以及对其思想内核的局限的研究。 从接受美学视角对其接受效果作一分析 理论译介 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 批判与质疑 理论译介 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关注肇始于2000年。在这一年,由廖七一编写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提到了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廖七一,2000) 2004年,陈琳对加拿大的女性主义翻译作了评介,认为赛蒙,福露窦等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专家的成果代表了当今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带有浓烈的后殖民色彩。因此加拿大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后殖民研究。 理论研究 伴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译介,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在中国学界铺开,主要包括廖七一,葛校琴,蒋骁华等等。 2002年,廖七一的《重写神话: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2003年葛校琴的《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 实践研究 在理论研究之外,我国学者也开始了对女性主义翻译实践作品的探索性研究。在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有刘亚儒、王晓元、陈琳等。 2001年,刘亚儒的《语言的“重新性化”---谈女权主义的翻译观》对加拿大女权主义翻译者苏珊妮的《双语人》一书中女性主义翻译方式和翻译观点做了详尽的分析。 批判与质疑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话语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但是,由于这一理论的话语存在某些偏激因素而为当下一些研究者所诟病。 1、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内部阵营中,就不乏对女性主义翻译论的批判。巴西女性主义评论家罗斯玛丽批判女性主义翻译论因其理论所显示出的“机会主义”、自相矛盾、虚伪性和理论的非连贯性等特征而出现了理论的自我颠覆。 *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