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的教育观(2014高考文化经典复习)
晋江 JJYZZSL 孔子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 播学于四夷:不分地域、种族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南郭惠子 )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子贡 )(《荀子·法行》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他的弟子中既有鲁国当政的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被称为贱人的仲弓父;既有家累千金的子贡,也有捉襟见肘的原宪和箪食瓢饮的颜回,还有穷困到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等.但我们还不能认为他的有教无类就是在主张人人平等地受教育,更不能算是现代社会意义上的普及教育的思想. 二、论教育作用 1、论教育的社会功能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为政》)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孔子认为教育对政治的作用非常大.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还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论语》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论语·子路》)《论语》又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而信必由教育而来. 孔子还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但他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他的本意可能是鼓励人们奋发学习,不要做困而不学的下民,但毕竟又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上者,甚至武断地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从而又使他的思想陷于自相矛盾之中. 三、论教育目标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 (《宪问》)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宪问》) 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士的标准就是君子或君子儒.君子原是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专称,即奴隶主贵族老爷的意思.孔子把它发展成为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的理想人格,即把君子当作教育的培养目标.他明确提出作为一个君子,一要能修养自己,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二要有使亲族和朋友以及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治国安民之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四、论教育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1、道德教育内容 (1)仁与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 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卫灵公》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2)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孝慈则忠。 (《为政》)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3)忠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八佾》)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子路》)民无信不立。 (《颜渊》) 2、知识教育内容:新六艺-六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 (《史记·孔子世家》)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德上艺下的教育传统 孔子所主张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四项:历史文献,行为规范,待人忠诚与信实.即《论语·述而》中说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