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第7章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灾减灾.ppt

工程地质第7章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灾减灾.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灾减灾 7.1 地震及抗震原则 7.2 地裂缝及其处理对策 7.3 崩塌、滑坡及其防治对策 7.4 泥石流及其防治对策 7.5 岩溶、土洞及其处理对策 7.6 采空区的处理原则 7.7 台风带来的地质灾害 7.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场地选址的工程评价 不良地质作用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不良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和环境安全及人身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地震、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与土洞、采空区、台风带来的地质灾害等。 本章将介绍不良地质作用的种类、定义、形成条件、发展规律,并针对地质灾害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介绍防灾减灾技术措施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场地选址的工程评价等,以便指导工程应用。 7.1 地震及抗震原则 7.1.1 地震的基本概念 1. 地震的定义 地震:是由于地球构造运动等地质作用产生的内力沿着地幔或地壳的活动性断层突然错动能量释放从而导致地下深处的岩层发生强烈震动,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上传递,造成地表地层及建构筑物破坏的一种地质现象。 震源:指地壳或地幔深度某处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与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如图8-2)。 震中 :震源方向上到地面的垂直投影,叫做震中。 震中距:地面上某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该点的震中距。 震中区:围绕震中的一定面积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它表示一次地震时震害最严重的地区。强烈地震的震中区往往又称为极震区。 等震线:在同一次地震影响下,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震线。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2.地震的分类 按震源深度分类 3.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指一次地震时,地震震源处释放能量的大小。它用符号M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震级与震源释放能量的关系见下表。 7.1.2 地震的破坏方式 1.共振破坏 某一场地的地基土具有一定的场地震动卓越频率(可通过在深夜安静时用地震仪和加速度计观测得到)和卓越周期。而场地上的某一个设计建筑物自身建造完成后有一个固有频率。当场地地基的卓越频率与该建筑物的固有自振频率一致时,在地震时就容易产生共振破坏。 2.驻波破坏 地震时当两个幅值相同、频相相同但运动方向相反的两个地震波波列,运动到同一点交会时,形成驻波,其幅值增加一倍,当驻波在建筑物处产生时,会对建筑物形成较强的破坏作用,即驻波破坏。 3.相位差动破坏 当建筑物长接近于或大于场地振动波长时,两者振动相位不一致形成很大协调的振动,此时不论地面振动位移位移(振幅)有多大,而建筑物的平均振幅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地基振动激烈地撞击建筑物的地下结构部分,并在最薄弱的部位导致破坏,即为相位差动破坏。 4.地震液化与震陷 1)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是指地震产生的持续振动使得饱和砂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且来不及消散从而将减小砂粒间的有效压力,当孔压上升到上覆土的总应力时将导致砂土颗粒的有效压力全部消失,从而使砂与水一起流动,由此饱和砂土层将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这种地质现象称之。地震液化的宏观表现有喷水冒砂和地下砂层液化两种。地震液化可造成地基失效,地震液化会导致地表沉陷和变形,称为震陷。震陷将直接引起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损坏。 2)地震液化的发生条件是: ①要有粉砂土层的存在且地下水位较高; ②粉砂土层的埋藏深度一般在20m以内; ③要有持续的地震动或打桩振动等振动作用。 3)饱和粉砂土层抗液化的措施有: 对于防止地震引发液化破坏的最好措施是对拟设计的建筑物采用合理的桩基础型式或有抗震措施的浅基础型式,并提高建筑物与基础的整体刚度。 对于防止打桩振动等可能引起的液化破坏的合理措施包括打桩时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打桩时预打应力释放孔、地基注浆加固、隔振沟、隔振屏蔽桩等。 5.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 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强烈的地震作用使得高山边坡上的岩土体发生松动、失稳,从而引发滑坡灾害、崩塌灾害、泥石流灾害、堰塞湖灾害等不良地质灾害。这种灾害发生的破坏往往是巨大的破坏和突发性的破坏,可以掩埋山区村落的房屋、道路交通、水库河道等。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被埋是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典型例子。因此,对可能受地震影响而激发地质灾害的地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时要避开危险地带。 6.地震引发的海啸破坏 海啸是水下地震、火山爆发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