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哈尼族村落文化变迁的时间机制——以云南省江城县龙富村为例.pdf

边境哈尼族村落文化变迁的时间机制——以云南省江城县龙富村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1卷 第6期 红河学院学报 Vo1.1l No.6 2013年12月 JournalofHon曲eUniversity Dec.2O13 边境哈尼族村落文化变迁的时间机制 — — 以云南省江城县龙富村为例 张 多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650091) 摘 要:江城县龙富村位于云南省中、老、越三国交界处 ,这个哈尼族村落在近2O年时间经历了橡胶种植、边境管理、基 督教等带来的剧烈文化变迁。时间民俗的变化触及了这个哈尼族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 。通过民俗学时间研究和人类学 田野调查 的研究,揭示了龙富村的时间观念、时间制度、生活节奏如何作用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文化调适。在稻作生计模式向橡胶种植转 型的过程中,时间民俗文化经历了瓦解、失忆、并置与涵化的过程。跨境族群和生计改变的特殊现实,迫使龙富村哈尼族的岁 时节 日、历史记忆、生活作息形成一张新的民俗时间表,也透露出哈尼族村落文化变迁的内在时间机制。 关键词:哈尼族 ;时间民俗;文化变迁 ;民俗志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3)06—0017—05 一 龙富村: “特殊"田野点的时间民俗志 橡胶种植在这里的时间文化变迁进程中扮演关键角 民众对 日常生活的感知通常是从具体的时空 色。江城县的橡胶种植面积,1990年有12787亩, 开始的,时间背后蕴含着文化的解释 。不同族群 2007年增为278300亩4【】。而1983年调查的全县宜植胶 (ethnicgroup)和社区对时间的感受和判断不尽相 面积仅为92745亩[319o 。‘ 同,因此时间民俗的差异成为判别多元文化相异与 龙富原先并不是定居点,因为修通了公路 , 相似的重要标尺。一种文化的时间设置的基本作用 附近山区的哈尼族居民便渐渐迁徙到这个小盆地中 在于确定人的活动程序 ,并赋予这些程序以社会的 来。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迁徙历史,加之独特的 和文化的意义uJ。 生计模式 ,这里作为 “田野点”拥有五花八门的标 当一位 田野工作者进入 田野时,对异文化时空 签式关键词,比如 “三国交界”、 “支系/族群”、 差异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我们习以为常的时间表很 “基督教”、 “橡胶”、 “林权”、 “群体性事 容易在田野中成为 “非常”。人类学和民俗学这样 件”、 “跨境族群”、 “边民互市”、 “过牧”等 的学科 ,正应该从不起眼但又寻常可见的事实和现 等。这些片段组合成了一个缤纷的生活世界,文化 象出发 ,去寻求对社会及文化之根本原理的理解和 变迁剧烈地支配着这里 日常生活。这个由诸多碎片 揭示1219。 拼合的生活世界背后,隐藏着一条强大而清晰的时 一 个地理 、历史 、族群状况都很特殊的田野 间线索。时间在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在这 点,虽然不适合借以观察普遍的规律,但却很适合 个微观社会里体现得尤为突出。 说明民俗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放大深层动 力的作用机制。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 自治 二 时间观念 :文化变迁过程中的碎片与重构 县就是一个非常特殊 的地区。江城县是 中国、老 (一)族群历史的失忆与记忆 挝 、越南三国交界处 ,也是云南省普洱 、西双版 龙富村的历史,是一部迁徙的历史。1958年是龙 纳、红河的交接处。 富村的实际历史起点。这一年,第一批迁人者从今天 在江城县 ,曲水乡怒那村委会龙富村 民小 中越4号界碑附近的批玛龙塘 (山区)迁到龙富 (整 组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