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风景区规划分析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华山风景区规划分析课件

* * 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PPT ——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 一、九华山风景区概况 二、九华山风景区特色介绍 三、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四、如何协调九华山景区的开发与保护 目录: 一、九华山风景区概况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九华山古称九子山。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游九华山,看到秀丽的景色,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改“九子山”为“九华山”。其“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十一五期间,安徽政府欲以两山一湖作为重点区域,深度开发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最终形成大皖南国际旅游区。 十二五期间,以黄山、池州、宣城三市为重点,以“诗画皖南,梦里徽州”为总体形象,以世界遗产旅游、徽文化体验、佛教文化体验、红色文化体验、文化主题城市体验、户外运动和养生度假为主打产品,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池州市旅游发展思路:池州市按照“加快建设以九华山为龙头、主城区为中心、各县区为支撑的大旅游格局”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旅游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旅游度假区根据自身资源水平和竞争力,形成不同层次的Resort,覆盖不同范围的客户群。 按照国际标准,旅游区域开发因其资源禀赋和顾客市场的不同可分为目的地型Resort、区域旅游度假类Resort(包括商务旅游)以及本地旅游自住休闲类Resort。 Resort的三种类型 从把九华山建成国际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思考,唯有增加更多主题功能,方能使大九华山成为“目的地型”度假区,这一点以海南为成功先例 九华山总体规划 九华山总共分为十一个景区,分别为:莲花峰景区、大铜像景区、九子岩景区、狮子峰景区、甘露寺景区、花台景区、九华街景区、闵园景区、天台景区、转身洞景区、南阳湾景区。 景区多集中在中部,北部景区多以登山探险区为主,中部以步行观光区为主要观光方式。 九华山土地利用规划 在九华山风景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上可以看出,戴村、柯村、老田村、二圣村这四个村落的发展有扩张之势,九华街区由内向外扩张之势更为明显,南部的南阳镇也在扩张建设用地。 二、九华山景区特色介绍 1.历史特色 2.文化特色 3.主要景点 1.历史 (1) 有“佛国仙城 ”之美誉的九华山,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九华山山体形成于新生代晚期,九华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即有僧名伏虎,在九华山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5年),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来华,到九华山苦修,居住东崖峰的岩洞中,感动众多善男信女,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为金乔觉建寺。 历史 (2)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於该寺。金乔觉圆寂时,相传山呜谷陨,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众尊为地藏菩萨,建肉身塔供奉。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千余年来,九华山佛教历经兴衰,大体有四个时期:唐中期初创;唐后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发展;明清达到鼎盛。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 历史 (3) 自明代起九华山日益兴旺,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 教四大名山。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南,分别钦赐“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御笔匾额,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九华山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化城寺十方丛林外,又形成了百岁宫、甘露寺、东崖寺、祗园寺四大丛林。到清朝未年,九华山寺庙一度增至一百五十余座,僧众多达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文化 佛教文化 九华山佛教历史悠久,遗存的佛教文物众多。除历代名人书画外,还有不少摩崖石刻,又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为考证九华山佛教历史提供了确凿史料。 为广度众生,九华山佛教“地藏利生宝印”为一大特色,现存有“九龙金印”、“九龙铜印”、“狮钮铜印”、“龙钮铜印”、“九狮玉印”等。 佛教经籍是九华山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明版《藏经》两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