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定稿课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 材 分 析;一、内容变化;实验教材;5. 除“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外,其他每个单元 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7个基本教学单元中共安排了9个解决问题的例题
每一例题都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6. “倍的认识”移到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乘除法以后集中编排
; 增加的内容;三、各领域教材分析;
; 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教学。(了解联系,培养能力);; 与实验教材比较
不单独安排加减法估算教学,在练习中渗透
增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编排更清晰、合理
练习题量有所增加
;前后联系;教学重点: 计算
教学难点:进位加和退位减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2、经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1、承接口算—笔算 个位对齐道理
;解决:
为什么要进位?怎样进位?;;减 法;1、在加法的基础,实物改为直观图来理解
2、加法算法迁移到减法算法;
3、针对重、难点设置了两道练习题)。;;;1、迁移类推
2、学生画,学生用。;;改革原因:为了把培养“四能”落到实处。
改革措施:
1、各领域中,把“四能”培养和各部分数学知识结合;
2、新知教学后安排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例题,(7个单元安排了9个解决问题的例题。每个单元至少1个,观察物体也不例外。)
3、提供了思路、线索,教给方法,提供不同的策略(操作、画图表征、列表分析推理)。;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新的;;;1、在整理与复习中,注意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突出加减计算的本质。
2、口算和笔算要联系起来。(方法多样化,比较异同,能口算的口算);关于表内乘除法;; 二、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4、6的乘法口诀。突破难点的关键:认识并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对比:素材更丰富,是例题的题材;;;5.增加了乘法算式的名称;五种表征促进智慧生长:
1、现实情境表征
2、动作表征
3、表象表征
4、语言表征
4、符号表征
相互转化,理解意义;乘法的初步认识;2、口诀编排顺序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3、凸显半直观模型,重视口诀意义教学
;; 2—6的乘法口诀:
(1)趣味性、生活化的素材
(2)主题图的素材
(3)理解乘法的意义(直观-半直观-模型)
(4) 增加练习形式
(5)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学习重点:
每一句口诀的含义(具体意思和简便快速)来源
学习难点:
记忆口诀、分析数量关系;; 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帮助记忆口诀; 直观图
渗透植树问题;;;;;;做手势记忆;比较容易记忆乘法口诀
;一是7和8的乘法口诀,如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等
二是积相近的乘法口诀,如二九十八与二八十六;七八五十六与六九五十四等
三是积的十位与个位数字相对调的口诀,如四六二十四与六七四十二;三九二十七与八九七十二等;在练习时,应注意变换方式,多组织游戏和比赛等活动,如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一、教学内容
认识“分” 例1
认识几时几分例2
解决问题 例3;;;;; 解决难点:分针在右半部分。例题从4时开始直观变化至45分。练习:几时差几分;只读整5分。
;; 时间的规律;借助操作经历时间的计算
;教学建议;
;主要目的: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获得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
编排思想:
1.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素材。
2.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使学生获得有关概念和关系的丰富的感性经验。
3.安排了探索利用所学知知识解决问题。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修订:
1.“角的初步认识” 增加了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2.“观察物体”增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将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删去了 “难教难学”的“镜面对称” 。
;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浦蒙特HD800L系列电梯专用控制器用户手册-中-V1.0.pdf VIP
- 消杀蚊虫台账记录word编辑版.doc VIP
- 2025年计算机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有孩子的必须给孩子读一遍.doc VIP
- 暖通空调系统水力平衡与解决方案.ppt VIP
- 暖通空调系统全面水力平衡解决方案(2014年第一版)-N.ppt VIP
- 8.1功与功率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pptx VIP
- 资金管理复习试题附答案(一).doc
-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0张.pptx
- 腹膜后疾病影像诊断思路.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