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上教材培训资料—北师大(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
活动二:说一说——结合描边线的活动形象的描述“什么是周长”。 结合每次学生描边线的活动,让他们在熟悉的事例和已有的经验中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描述任何事物或图形的周长概念。 活动三:量一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内涵,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 1.思考探索度量周长的方法。 师:我们要怎么得到树叶的周长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和你同桌说说。 学生们开始了交流讨论,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想到的方法,以及选择这种方法的理由。 生1:可以用格尺量啊! 师:用格尺怎么量啊,树叶的边线可是弧形了呀! 生2:那也能用格尺量!我可以把树叶的边线上选一点,从这个点开始让 树叶的边线沿着格尺滚动,回到那个点后,格尺上的刻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了! 师:你可真有办法,还有其它好办法吗? 学生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了,争先恐后的举起了小手! 生3:不用那么麻烦,我可以用皮尺量! 师:好办法!不过得需要这么一个好工具呀!没有皮尺怎么办啊? 生4:那就找个能弯曲的东西替代皮尺。比如绳子,用一根绳子围着树叶绕一圈,然后量绳子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了。 生5:我认为要是有铁丝就好了,因为铁丝比绳子稍微硬一点儿。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赶紧和你的同桌合作,选你们喜欢的方法量一量吧。 2. 小组合作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学生们开始了同桌合作测量,有的用绳子,有的用铁丝,努力的围着,量着。看到有的学生做得特别快,有的学生却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该怎么测量。于是,我就中途暂停了测量活动。 师:我发现有的小组完成得特别快,有什么好办法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和我的同桌两个人合作,我的同桌在树叶的边缘选择一点,按住铁丝的一端比在那一点上做为起点,我就拿着铁丝围着树叶的边缘一圈,尽量抻直不留空隙,我同桌的另一只手按住结束点,他再打开抻直铁丝,我用格尺来量铁丝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得很好,配合默契啊,这回请所有同学用这种方法再来量一量树叶的周长吧。 3. 提出困惑,介绍方法。 同学们经过二次体验测量的过程,纷纷得到了结果,可是汇报时却发生了情况: 生:我测量的结果是28厘米;我测量的结果是30厘米;我测量的结果是31厘米……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1:可能测量的时候没有完全沿着树叶的边缘,有空隙就大了…… 生2:也可能没有把铁丝或者线抻直吧…… 生3:也有可能是老师准备的树叶本身也是有偏差,不能完全一样大吧…… 师:其实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是有误差的,但只要工具选择和测量方法正 确产生误差就会减少,我们的结果就会更合理了。 活动四:数一数——通过数度量单位,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略) 活动五:比一比——通过比较四只小蚂蚁行走路线,发现比较周长的不同方法。 问题二:教科书为什么没有给出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公式? 目的: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和周长的意义,选择适合己的计算方法,淡化公式的机械化记忆,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上p48 问题1. 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思考过程,一是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 问题2. 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突出思考的过程:体现了计算正方形周长的不同策略,从中体会正方形其实是特殊的长方形。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3. 归纳和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没有用公式的形式呈现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而是给出了一组对话:笑笑的话语直接给出了计算一般图形周长通用的方法;淘气则是根据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个环节,是引领学生如何思考的过程,也是周长计算方法逐步抽象的过程,更是对其本质理解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长、正方形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问题4. 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上p48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综合与实践 校园中的测量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了解并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在完成测量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议一议 让学生经历如何解决测量问题的思考过程。教科书呈现三个问题,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