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雷翻译思想课件
翻译巨匠傅雷研究 小组成员:李侍益,李轶航 传奇的人生经历 1 2 3 4 创新的翻译风格 独特的翻译理论 作品及译本赏析 生平简介 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 翻译家——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 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 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 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身份及历史地位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江南望族,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1928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1932年,与青梅竹马的表妹朱美馥结婚,育有两子,傅聪和傅敏 1966年9月3日,在经历了抄家和批斗的凌辱后,傅雷夫妇在卧室自缢身亡 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 生平年谱 双子:傅聪,傅敏 家书名言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廊清无累,真正解脱。 《傅雷家书》 翻译态度 傅雷强调翻译工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翻译工作者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原作及原作者等)和了解自己,必须加强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学识修养。傅雷用极为严肃的态度从事翻译工作,他认为作翻译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恒心,那种追求一劳永逸的做法事不可取的。 选材标准 作品具有时代精神, 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适应读者需求。 选择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作品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也是自身美学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语言风格 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 一霎时,波尔多斟遍了,饭桌上大家提足精神,越来越开心。粗野疯狂的笑声夹着各种野兽的叫声。博物院管事学巴黎街上的一种叫卖声,活像猫儿叫春。立刻八个声音同时嚷起来: “磨刀哇!磨刀哇!” “鸟栗子呕!” “卷饼 ,太太们,卷饼 !” “修锅子,补锅子!” “船上来的鲜鱼呕!鲜鱼呕!” “有旧衣服,旧金线,旧帽子卖 ?” “甜樱桃啊甜樱桃!” 最妙的是皮安训用鼻音哼的“修阳伞哇”! 几分钟之内,哗哩哗啦,沸沸扬扬,把人脑袋都胀破了。你一句,我一句,无非是瞎说八道,像一出大杂耍。 理解与表达 1.化为我有 2传神达意 (1)进行中文写作 (2)务必反复修改 (3)重视译文其他附件部分 指保留原文的形式,如保留原文的体裁、句型、句构和修辞手段等,即从字面上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神似与形似 指译文要惟妙惟肖地再现原文中的颇具神采的意象和韵味无穷的语句,即从内涵上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形似: 神似: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傅雷《高老头·重译本序》1951 “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 重神似不重形似。” ——傅雷致罗新璋的复信 1963 傅雷在此以自己深厚的文艺素养和长期的译事经验,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问题,将译论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独到之处就在于“把文学翻译纳入文艺美学的范畴,把翻译活动提高到审美的高度来认识” 。 “ 我并不是说原文的句法绝对可以不管, 在最大限度内我们是要保持原文句法的。但无论如何, 要叫人觉得尽管句法新奇而仍不失为中文。……风格的传达, 除了句法外, 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传达” “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式不顾, 更不是主张不要形式。‘神’依附于‘形’,而‘形’是‘神’的外壳,‘形’与‘神’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形’与‘神’的轻与重,是无法用二五分或三七开来衡量的。” “神”与“形”的和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