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应用物理选讲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导材料 李海婷034 黄春莹046 黄淑珍042 张 衡040 尤海军037 超导之父-----昂内斯 一、起源 卡末林-昂内斯 荷兰物理学家,1853年9月21日生于格罗宁根,1870年进格罗宁根大学学习,次年去德国海德堡受学于R.W.本生和G.R.基尔霍夫。回国后于1879年在格罗宁根大学获博士学位。1882年任莱顿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他创建的莱顿实验室,并就任实验室主任之职,当时年仅29岁。此后担任这一职务达42年之久。莱顿实验室是世界著名的低温研究中心之一。卡末林-昂内斯在莱顿任教42年,1923年退休。他于1926年2月21日在莱顿逝世。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莱顿实验室改以他的姓氏命名。 昂内斯原先做氢和氦液化研究,在1908年他将最后一个被认为是永久气体的氦气也液化了。从而最后使气体、液体之间的绝对界线消失。之后把研究工作转向系统地测量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1911年他发现纯的水银样品在低温4.22~4.27K时电阻消失,接着又发现其他一些金属也有这样的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他的这一发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物理领域。并于191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昂内斯发现超导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没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理论,直到BCS理论(巴丁、库珀、施瑞弗)问世,成功对超导电性有清晰合理认识。这之后是超导发展第二阶段。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1935年 德国人伦敦兄弟提出了一个超导电性的电动力学理论。 BCS理论把超导现象看作一种宏观量子效应。它提出,金属中自旋和动量相反的电子可以配对形成所谓“库珀对”,库珀对在晶格当中可以无损耗的运动,形成超导电流。  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因为提出超导电性的BCS理论而获得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BCS理论并无法成功的解释所谓第二类超导,或高温超导的现象。高温超导理论还没有很好的建立,探索工作的进展是缓慢的。虽然新超导体和更高温度超导性时有报道,但真正的新突破还没有取得。 可是这并不影响高温超导温度的突破。 第三阶段 1986年1月 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设在瑞士苏黎世实验室中工作的科学家柏诺兹和缪勒,首先发现钡镧铜氧化物是高温超导体,将超导温度提高到30K;紧接着,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又将超导温度提高到37K。 这是高温超导时代到来了!在1986年之后,高温超导转变温度不断提高,当然只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尤其是在1987年,高温超导爆发年。而之后超导进入了技术应用阶段!  1987年1月初 日本川崎国立分子研究所将超导温度提高到43K;不久日本综合电子研究所又将超导温度提高到46K和53K。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由赵忠贤、陈立泉领导的研究组,获得了48.6K的锶镧铜氧系超导体,并看到这类物质有在70K发生转变的迹象。   1987年2月16日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朱经武与吴茂昆获得转变温度为98K的超导体。   1987年2月20日 中国也宣布发现100K以上超导体。1987年3月3日,日本宣布发现123K超导体。 1987年1月初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由赵忠贤、陈立泉领导的研究组,获得了48.6K的锶镧铜氧系超导体,并看到这类物质有在70K发生转变的迹象。 同年2月20日 中国宣布发现100K以上超导体。1987年3月12日 中国北京大学成功地用液氮进行超导磁悬浮实验。 2001年4月,340米铋系高温超导线在清华大学应用超导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并于年末建成第一条铋系高温线材生产线。 2001年5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设备,成功地制备出国内最大面积的高质量双面钇钡铜氧超导薄膜,达到国际同类材料的先进水平。 2001年7月,香港科技大学宣布成功开发出全球最细的纳米超导线。 2009年10月10日,美国科学家合成物质(Tl4Ba)Ba2Ca2Cu7O13+,将超导温度提高到254K,距离冰点仅19℃。 目前,我国超导临界温度已提高到约零下153K 。 ρ(T) ρ。 T 0 ρ(T) T 0 Tc (H=0) 正常金属的低温电阻率 超导体的低温电阻率 零电阻效应 超导态金属体的电阻率极小,小于 ,远小于正常态金属的最小电阻率 。因而可以认为超导态的电阻率为零。 二、超导体的电磁性质 正常态下加磁场 超导态下撤磁场 零电阻效应的实验论证——建立持续电流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在超导线圈中建立起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