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遥感-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波遥感-1

变化特点: (1) 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只有一个最大值; (2) 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 (3) 随温度升高,辐射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地球辐射 地表自身热辐射: 地球辐射于相应的黑体辐射的关系: 从中看出:地球辐射接近于300K黑体辐射,但由于大气影响(主要是吸收),实际的辐射曲线为不平滑的折线。 地物的自发辐射 微波辐射指任何物体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辐射微波。 微波辐射特点如下: 1)微波与红外线相对,是物体低温条件下的重要辐射特性,温度越低,微波辐射越强 2)微波辐射的强度比红外辐射的强度弱的多,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够使用接收器接收    3)在遥感技术运用中,不同地物间的微波辐射差异较红外辐射差异更大,因此微波可以帮助识别在可见光与红外波段难以识别的地物。 1.3.1 微波与大气 一般来说,大气衰减作用的程度与大气成分及其物理性质有关,一般电磁波频率越高,大气衰减作用越显著。 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大气中水分子、氧气分子对微波的吸收;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 单分子吸收或发射的谱线是一些不连续的谱线; 多分子吸收或发射的谱线是一条连续谱线。 1.3.1 微波与大气 氧气分子的吸收谱线: 氧气分子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0.253cm和0.50cm处。 水气的吸收谱线: 水气吸收谱线随电磁波频率增高而增强,在23GHZ(1.4cm)处有一个突变。 大气微粒:水滴(云雾,霾和降水) 冰粒 尘埃 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 微粒直径波长 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 微粒直径=波长 无选择性散射non-selective scattering 微粒直径波长 散射率与波长的关系 水云对微波的散射作用-瑞利准则 云粒子不超过100um,比微波小一二个数量级。 衰减系数: M为云的含水量g/m3 在一定的温度和波长下,与云层含水量成线性 雨对微波的散射作用 降水云层早的粒子主要有雨滴、冰粒、雪花和干湿冰雹。直径均大于100um,Xmm,cm,符合米氏散射。 1971年J.E.Paris对雨的微波吸收与散射研究: 当微波频率小于10.69GHZ(2.81cm)时,水滴的散射逐渐小于吸收;当微波频率为1.805GHZ(6.3cm),散射作用只有吸收的十分之一;微波频率在于10.69GHZ(2.81cm)时,散射作用不能忽略。 如果不是暴雨和大雨,雨滴直径不会超过2.5mm,而频率不大于19.35GHZ时,则雨滴的散射作用将近是吸收作用的十分之一。 雨对微波的散射作用 1.3.2 微波与地物 反射与散射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极粗糙 斯涅耳反射 朗伯余弦 前向散射 后向散射 透射 介质衰减常数,dB/m 微波角频率HZ 介质磁导率HZ/m 介质电导率s/m 穿透深度的物理意义:当入射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中传播距离为d时,其场地强将减小到它在介质表面时的1/e,37%,功率将降低到入射功率的1/e2,13.5%. 极化现象 具有任意极化的电磁波都可以分解为TE(Electric field )波和TM(Magnetic field )波。 TE波是电场矢量垂直于入射平面的极化波,称水平极化波(H波);TM波是电场矢量平行于入射平面的极化波,称垂直极化波(V波);当这两种波入射到两种均匀介质的光滑界面上时,产生反射和折射。 介质1的介电特性由μ1和ε1表示,μ为介质的磁导率H/m,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F/m(导体外电场E=σ/ε ,σ是介质的电导率s/m);介质2的介电特性由μ2和ε2表示. 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 TE波和TM波的反射系数Rh和Rv,传输系数Th和Tv分别为: 1.4 无线电谱与微波谱 1.4 无线电谱与微波谱 1.4 微波谱 代码 名称 频率 波长 波长 用途 ELF 极低频 3-30Hz 1011-1010mm 105km 海底通讯 Omega SLF 超低频 30-300 1010-109mm 海底通讯 LoranC UHF 特低频 300-3000 109-108mm VLF 甚低频 3-30KHZ 108-107mm LF 低频 30-300 107-106mm MF 中频 300-3000 106-105mm 0.1-1km 广播 MF HF 高频 3-30MHZ 105-104mm 10-100m 远距离通讯和短波广播 VHF 甚高频 30-300 104-103mm 1-10m 电视 UHF 特高频 300-3000 103-102mm 10-100cm 成像雷达 SHF 超高频 3-30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