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三角主要城市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长三角主要城市
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学 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经济学152
姓名 、学号 王婉 、 1150660044
王御儒 、 1150660046
联系电话:指导教师:斯敖
一、引言 3
二、长江三角洲概述 4
三、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分析 7
3.1 上海产业结构 7
3.2南京产业结构 10
3.3杭州产业结构 13
3.4宁波产业结构 16
四、长三角都市圈产业结构演变 20
五、长三角都市圈产业结构现状 21
六、长三角都市圈内各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 25
6.1产值结构差异 25
6.2就业结构差异 25
6.3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差异 26
6.4服务产业内部结构的差异 26
七、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 27
7.1升级转型不谋而合,集体转型创意产业 27
7.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 27
7.3 区域内各个地区联系不充分 28
7.4 政府“各自为政” 28
7.5 产业同构问题 29
八、长三角的产业定位分析 30
九、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对策 36
十、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研究 39
10.1 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协调的思路 39
10.2重点产业的发展与布局思路 40
十一、长三角的发展前景 40
十二、参考文献 42
【摘要】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依赖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发展初期已经过去,过去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也不再突出,劳动力价格逐渐提高,在这些新形式下,长三角地区产业亟待进行升级,以继续其发展。本文通过对长三角产业结构现状的研究,提出了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关键词】长三角 产业结构 升级 调整对策
一、引言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竞争。国家的整体经济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主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综合国力大大增强。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仅面向国内的市场竞争,而且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封闭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必须向开放型的产业结构体系转变,从而使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今后二三十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镇、财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过改革开放,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形成扎实的基础,呈现出持续强劲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同时,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产业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二、三产业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长江三角洲有能力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和迈向国际市场的先导地区。
本论文主要是在产业结构理论指导下,研究和分析长江三角洲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整合长江三角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二、长江三角洲概述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和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城市带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即着重发展中心城市城郊地区,加强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整个城市带城市网络高级化。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点发展区域应该有以下五类:
1.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
2.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徐州。
3.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常州、无锡、苏州;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合肥;资源型城市:淮南、马鞍山;港口集散中心:南通、扬州、宁波、舟山、大小洋山、芜湖;纺织贸易中心:南通。
4.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苏北的宿迁,皖东的滁州。
5.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
上海及长江三角洲重点城市关系现状。从空间角度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呈横W型,上海位于两个V的交汇处,江苏的城市位于北翼,浙江的城市位于南翼,北翼的城市多于南翼。就行政级别而言,长江三角洲有国家直辖市上海,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杭州、南京、合肥,副省级城市、国家计划单列市宁波以及18个地级市,共计30个大中城市。
以上海为中心。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首位度、中心度和其他城市网络空间特征的分析,讨论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