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观念的生成过程研究述评-山东社会科学.pdfVIP

创新观念的生成过程研究述评-山东社会科学.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观念的生成过程研究述评-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第4期                山 东社 会 科 学                   No.4  总第188期               SHANDONGSOCIALSCIENCES              GeneralNo.188 ·学术动态 · 创新观念的生成过程研究述评 庞维国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摘要] 创新观念的生成过程是创新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相关研究先后经历了联想 论、基线论、激活论、组合论等发展阶段。当前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创新认知法,关注的重心是 观念生成过程中知识的可利用性和可提取性。聚焦具体的认知过程,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 探究神经活动基础,是创新观念生成研究的基本走向。 [关键词] 创新观念;联想论;基线论;激活论;概念组合;SIAM [中图分类号]B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4-0170—07   从认知过程看,任何创新都始于新观念的生成。因而在创新研究中,观念生成的心理机制一直是研究者 关注的重点。从20世纪30年代始,心理学家先后从联想论、基线论、激活论、组合论等多个视角对创新观念 的生成过程作了探讨,为我们理解创新思维过程提供了多维参照。本文旨在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作初步梳理 和分析,以期能够给相关研究者带来某些启发。 一、联想论 联想论是20世纪30—60年代解释创新观念生成机制的主流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创新观念的生成过程 本质上是头脑中原本未有联系的观念之间建立起了联想。联想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维果茨基(Vygotsky)、 麦德尼克(Mednick)和考斯特拉(Koestler)。 (一)维果茨基的联想论 维果茨基对创新观念的探讨肇始于其文艺心理研究,他关注的是创新想象中新形象的形成。在《儿童 ① 期的想象和创新》一文中,维果茨基集中分析了创新形象的生成过程。 维果茨基指出,创新想象是所有健康个体都具有的表象组合能力,它以头脑中已有的印象为基础。每一 种印象,无论看上去简单还是复杂,本质上都是由若干独立成分构成的复杂整体。为了进行创新想象,个体 首先必须打破印象的各成分之间最初形成的自然联想。这种把复杂整体分解成若干构成部分或者把某些部 分从其背景中剥离出来的过程就是分离(Dissociation)。例如,为了塑造《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托尔斯 泰就必须把他的两位女性亲属的个性特质分离出来。维果茨基认为,创新想象的核心过程是联想(Associa tion),亦即整合那些已被分离和改变过的元素,使之成为一个复杂的表象系统。他区分了两种联想:一种是 用作联想的元素来自现实,但是这些元素的组合以及想象的产物是不真实的,如神话故事。另一种是,不仅 用作联想的元素来自现实,而且对这些元素的组合以及想象的产物本身也与某些真实的现象相对应,例如, 借助历史故事、研究或旅行,我们会对法国大革命或者非洲沙漠形成自己的印象。在维果茨基看来,基于这 两种联想所产生的心理画面,都是想象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果,这些心理画面并不是重现已有经验,而是对已 有经验进行新的组合。  收稿日期:2010-10-21  作者简介:庞维国(1970—),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创新心理研究。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CBA070191),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  ①L.Vygotsky,Imaginationandcreativityinchildhood.JournalofRussianandEastEuropeanPsychology,2004,42:1,p7-97. 170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维果茨基的创新联想论长期没有受到西方研究者关注。然而时隔30年后,美国 心理学家麦德尼克和英国心理学家考斯特拉在没有借鉴其理论的情况下,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创新联想论。 (二)麦德尼克的远距离联想 麦德尼克的创新理论集中体现在其《创新过程的联想基础》一文中。尽管他也从观念联想角度解释创 新观念的生成机制,但与维果茨基不同,其关注的重心是创新思维,尤其是观念之间的距离对创新的影响。 麦德尼克把创新思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