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香港老中医林维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证经验-hkrcmp.docVIP

香港老中医林维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证经验-hkrcmp.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港老中医林维表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证经验-hkrcmp

香港老中醫林維錶治療風濕類疾病的臨証經驗 馮丹 (香港中醫學會副會長) 林維錶醫師畢業於首屆褔建中醫學院中醫專業,一直從事臨床工作至今近四十載,醫理深博,學驗俱豐,尤其在中醫治療風濕類疾病方面療效卓著,擅長健脾補腎、溫經散寒、化瘀通絡,同時把辨証與辨病相結合,遣方用藥得心應手,醫人無數,深受患者的擁戴與讚揚。林老自1974年移居香港以來,籌建了以學朮為主體的中醫社團—香港中醫學會,並與一批愛港、愛中醫的杏林同道,為爭取中醫應有的地位和權益,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筆者有幸結識林老,亦師亦友,受益良多。茲將林老臨床上治療風濕類疾病的臨証經驗整理分析,期盼從中窺探之精華,以饗同道。 【關鍵詞】 林維錶風濕類疾病臨証經驗 風濕類疾病是指以關節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疾病,而關節疼痛大多見於風濕病。換句話說,風濕病是風濕性疾病或風濕類疾病的簡稱,是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肌肉、滑囊、肌腱、筋膜及免疫系統等的一組疾病,屬於中醫的「痹証」範疇。風濕病的範圍很廣,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痛風、骨關節炎等80多種疾病,是臨床很常見的一類疾病。現將林維錶老中醫臨床治療風濕類疾病的經驗概況如下,以饗同道。 1 突出肝腎為綱,乙癸同源 中醫學認為,疾病不外分成內傷與外感兩大類。正如學者劉尚義[1]認為,基於腎的生理功能對全身五臟六腑的整體性影響,對內傷雜病的治療要特別注重從腎立論而施。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長發育及生殖,主骨生髓。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兩臟生理病理功能密切相關,往往同盛同衰。肝腎精虧,氣血不足,素體陽虛,經脈失於濡養、溫煦而致肢節疼痛。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出歷節「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脈弱則血不足」闡明其病機為肝腎氣血不足,筋骨失於濡養。 林老從肝腎同源這一生理特點出發,認為腎為臟腑之本、十二經之根、藏精之胞胎,而肝藏血主疏洩,肝腎同居下焦,相火寄於肝腎,故提出「治肝必及腎,益腎須疏肝,肝腎為綱,肝腎同治」的觀點。肝腎虛是痹証發病的主要內因,眾所周知,經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說明風、寒、濕三氣侵襲機體為痹証的重要外因,然而腎虛是痹証發生的重要內因。《靈樞?五邪》曰:「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揭示痹証,肩頸疼痛等皆與腎虛密切相關。綜觀林老辨証用藥多宗此綱,在運用袪風濕止痹痛的同時強調滋補肝腎的重要性。 2 注重補腎強督,化瘀通絡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在體為骨」。《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其充在骨」都是說腎中精氣充盈,才能充養骨髓,骨的生長發育有賴於骨髓的充盈。髓乃腎中精氣所化生,故腎中精氣的盛衰影響骨的生長發育。清代唐宗《中西醫經精義?臟腑所合》在總結前人基礎上指出:「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合也;髓者,腎精所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此是對腎主骨理論精闢概括。《醫學衷中參西錄》說:「凡人腰痛,皆脊樑處作痛,此實督脈主之……腎虛者,其督脈必虛。」腎虛亦可致督脈受損,陽氣不足,邪氣易襲。邪氣深侵腎督,又使得腎精更為虧虛,而腎精虧虛導致骨失所養,骨質受損是本病的重要表現。 林老基於上述理論在臨床上治療風濕類的重症,如強直性的脊柱炎(AS),是一種以中軸關節和肌腱韌帶附着點的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炎性腰痛、肌腱端炎、外周關節炎和關節外表現為特點。主要累及骶髂關節、脊柱及四肢關節,表現為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韌帶、椎間盤的鈣化,椎間關節和四肢關節滑膜的增生,最終發展為骨性強直。此病的晚期經常造成關節強直、畸形,致殘率高,所以應重視早期的腰背等關節的晨僵、疼痛等症狀及早治療。林老認為此病的病因病機為腎虛為先,腎督陽氣不足,復因寒邪侵襲,深入骨髓腎督,氣血凝滯,膠着於筋骨,沉於脊督,發為腰脊酸痛,肌肉僵硬沉重,甚至脊變形,強直僵硬,形成脊痹。治療上既重視腎督陽虛,骨髓虧損的一面;也不忘痰熱互結,瘀阻經絡的另一面,將補腎強督,化瘀通絡的治療原則貫穿治療的始終。 《類証治裁》說:「久痹,必有濕痰、敗血、瘀滯經絡。」指出了風濕痹証與血瘀的關係密不可分。風濕痹痛最突出的臨床表現是疼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因此,林老認為風濕痹痛在病理上除了已經認同的病因外,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通」即血瘀。且臨床上患此病的 一般病程都比較長,遷延數年,中醫有「久病入絡為血瘀」之說。尤其在腎虛的前提下,寒熱之邪均可致血瘀絡阻的瘀血症狀。由此可知風濕痹痛的病根主要在「血」,而不在「風」和「濕」。活血化瘀藥通過改善微循環,增加局部氣運,消除水腫,促進局部病變的吸收,是治療風濕痹痛的最有效藥物。活血化瘀藥林老臨床上常酌情選用,如丹參有促進纖溶的作用,促纖溶能阻止滑膜炎症的進展,降低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