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上的经济学.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意上的经济学

·第1章 一、稀缺基础上的经济学 常常有人说:“学经济的人,就是学挣钱。”不错,经济学是要培养你挣钱的意识,但经济学的精髓不是“挣钱”二字能够涵盖的。 商品社会中,钱货交易的实质是你手中的钱可以交换任何产品,唯一的障碍就是钱不充足,所谓顾了头就顾不了脚。你必须从你的购买欲望中进行挑选,对最急切需要满足的愿望最先进行支付。这时,钱可以看成你手中的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对所有的人,哪怕是比尔?盖茨,也永远是不充足的。 同钱可购买任何商品一样,每一种自然资源也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同钱不充足一样,相对于人类的需要来说,每一种自然资源亦非取之不竭。好比土地,既要满足人们吃饭的需要,也要用于盖房居住,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分配呢?人类对拥有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无限量地生产每一种物品又是不可能的,正是这种困扰促使了经济学的诞生。 经济学就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满足社会成员对商品的消费。也就是说,经济学产生的基础是资源稀缺,其精髓是用最适当的资源投入组合,获得社会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产出。 二、缺陷与灾难 成本和利润这样的语言,早已不再是专业人士才采用的经济学术语,买卖的时候常见的对话就有“你这点成本要卖这么贵!”“先生,我不要利润嗦!”这体现了一种购买意识和经营意识,国有企业中的采购人员和销售人员如有这种意识,大概它们的改革也不会太难。 但在有些人的观念中,经济意识就等同于不拿白不拿、不捞白不捞。其实,经济的根本在于不浪费稀缺的资源,以生产能尽量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这是中华民族节约这一传统美德的传神体现,跟白吃白占、认钱为亲等行为是沾不了边的。说某些人钱字当头可以,说他有经济头脑就有奉承之嫌了。 有个笑话是,十六的少年娶六十老太,图个儿女齐全,子孙满堂,委实划得来。听的人都笑了,有些人笑他蠢,有些人却是如遇知己般会心一笑,只感叹自己的见解还达不到如此之精辟罢了。 对一个人来说,不懂经济学是一种缺陷,而事事“经济学”就是一种灾难了。 三、三个基本问题 开一个小店,你必然考虑你经营什么,每次进货多少,雇几个什么样的人,顾客是家庭主妇还是白领一族,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小店才可以生意兴拢经济学也是围绕这样三个基本的和相互关联的问题展开研究,即用有限的资源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消费者每天都作出选择购买的决策,其付出的货币最终构成产品生产企业的工资、租金和股息。企业受利润诱使,被引向生产需求和利润都很高的商品,从而引起资金和劳务在各个生产部门间的流动,最终形成了社会总产品,解决了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 如何生产指为保证生产的效率,由哪一些人,使用何处资源,应用何种技术,采用何种组织形式来生产物品,比如资本是更多投入人力雇佣,还是购买机器?是采用合作伙伴形式,还是股份公司形式等等,这涉及到许多客观经济条件。 为谁生产,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产品如何分配给不同的人和家庭,这取决于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由于商品社会是货币交换商品,因此,社会产品的分配就体现为收入分配。我们熟悉的个人获得分配的方式是工资、补贴和福利,当然还有红利、股息以及经营利润等。分配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解决富人穷人的争论。 四、逛街看经济 经济存在于与你寸步不离的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在逛街,你也可以通过周围的现象来判断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走进一家商店,售货员拉长了脸展示着冷漠的美丽,或是自顾自地聊天,对你爱理不理,且全无缺盐少米的彷徨,还都显示出一种莫明其妙的高傲,你就可以初步认定这不是一家面临市场竞争的商店。也许,这家商店出售的是计划控制型产品,里面的人没有必要对进门人笑脸相迎,因为只要进了这门就代表有求于他;也许,这是一个有着某种垄断特性的商店,缘于垄断可以决定市场供求和价格,你一进门就得看他的脸色行事,自然可以表现一下至高无上的权威。到一个国家,逛街发现家家商店都是如此这般态度,你可以判断,这是一个缺少竞争的国家,比如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体制。 考察一个国家或一地区经济状况的视点很多,经济学家有经济学家的视点,老百姓也可从自己的生活中观察经济,认识经济。 五、一本正经 有一则谜语:传统经济学教材,打一成语。谜底是:一本正经,即一本《政治经济学》。 多少年来,我们的经济学课堂上就只有一本《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经济理论绝对权威,其他的西方经济学统统是批判的对象。由此造就的经济研究,十有八九谓之定性分析,名曰“一点思考”“与××商榷”“与××再商榷”,且不屑一顾百姓生活,看多了,都似曾相识,陈词滥调。从这种意义上说,这种建立在“实践哲学”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