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与作品欣赏.pptVIP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乐器与作品欣赏

《空山鸟语》 作 曲:刘天华 类 别:中国民族音乐 简 介: 《空山鸟语》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定稿。乐曲通过描写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   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   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   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京 胡 类 别:中国民族乐器 简 介: 京胡最初也称胡琴,是京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清乾隆末年随着京戏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清乾隆和嘉庆年间,因封建帝王避讳,曾把京胡从戏曲中废除,改用笛子腑腔伴奏,直到晚清,由于李四、樊三著名琴师的出现,京胡才再次掘起,替代了笛子,成为京剧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胡形制:外形与二胡基本雷同,但形制要小得多,且琴杆、琴筒均为竹制。琴筒直径约5公分,一端开口,一端蒙以蛇皮。琴弓有两种,一种为软弓,早期京胡多用此形制,目前京剧伴奏音乐已不用。另一种为硬弓,这种京胡约出现于十九世纪,主要应用于京剧音乐。京胡音色清脆、嘹亮,在乐队里鲜明而突出。 著名的京胡演奏家清未有梅雨田、孙佐臣、陆彦庭、王云亭,号称“四大名家”。现代著名琴师有徐兰沅、李慕良、杨宝忠等。 京胡主要用于京剧音乐伴奏,很少单独演奏,京胡曲牌有《夜深沉》、《五字开门》、《柳摇金》等,创作曲目有《京郊行》。 (四)打击乐器与作品欣赏 在我国民族乐器中,打击乐器历史最悠久,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上,分为鼓、锣、钹、板和钟五类,若依制造材料来分,又可分为金属、竹木和皮革等三类。它们的演奏技能和表现力极为丰富,音响具有特色,不仅使乐器的节奏鲜明强烈,且具有极深刻的感染力,尤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民间音乐中十番锣鼓、潮州锣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辽宁鼓吹和湘西打溜子等。 常见打击乐器 鼓 锣 钹 木鱼 响板 编钟 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单的兽面,内腔是空的。较大的编制为六十四枚,分三层悬挂。属于变音打击乐器,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 。具有东方色彩,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在 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老鼠娶亲》是中国打击乐的传统曲目,以老鼠迎娶新娘作为想象的主题,利用排鼓、木鱼、锣等几件打击乐器和惟妙惟肖的表演,刻画出机敏而又胆小的老鼠迎娶新娘时的生动场面。 《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十面埋伏》 类 别:中国民族音乐 简 介: 《十面埋伏》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景,故事性极强。   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扬琴 类 别:中国民族乐器 简 介: 扬琴又叫蝴蝶琴、扁面琴、打琴,相传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传入中国,最初流行于广东一带,现已流行全国。常用于戏曲(如粤剧、吕剧、二人台等)、曲艺(如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常德丝弦等)的伴奏,也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如广东小曲、潮州音乐、二人台牌子曲、扬州清音、江南丝竹等)。扬琴独奏艺术的发展,开始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