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系统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考研系统分析

* 班级:信息091 组员:张玲霞—0910640130 徐 洁—0910640128 岳秋华—0910640129 魏宝鑫—0910640115 即将毕业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考研?就业? ——正视考研 考研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已经大三的我们,面对着各种艰难的选择:考研?就业?身边的同学已经有很多义无反顾的一头扎进了考研的洪流之中。随波逐流?另辟蹊径? 据调查了解,对于考研,很多人执不同的态度。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多,考研,无外乎两种人,一种是真正想搞学术的人,另一种是逃避社会现实的人。二者对比,后者却居多,对于社会来说,考研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这里的缓解就业压力的办法,也是自欺欺人。然而,大家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考研的人,为何会掀起高校的一股“考研热”之风 历年来的考研状况 1999-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与录取人数柱状图 从以上柱状图可看出,近十三年,研究生录取人数的增加速度明显快于报名人数的增加速度,说明考研的平均难度在下降,这一趋势2012年会依然继续。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数量 2010年全国院校与科研院所数量(一区) 2011年全国院校与科研院所数量(二区) 2011年全国院校与科研院所数量(三区) 由以上柱状图可看出,某个地区研招单位的数量代表该地区的整体科研实力与经济实力,这与读研以及读研以后的生活质量直接相关。因此,考生在择校时需要非常明确的了解这一数据。 2011年各省市除研究院外的高校个数所占比例 由以上分析可知,考研报考学校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因为重本院校、二本、三本和专科院校在地理上的分配比例完全的不均衡,教学投资,硬件设备等得投入也有很大的差别,使得大部分同学将目光投向了经济发达的城市的院校,而西北部的院校少人问津。 以下是通过相关的数据搜集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考研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决策最优方案。 层次结构: 根据层次单排序计算结果可知: 大学生考研原因中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所占权重分别为0.3709, 0.2035, 0.1507, 0.2747. 由此可见个人因素在考研原因中起主导作用, 其次是社会因素, 再次是家庭因素, 最后是学校因素. 由表可知在个人因素中提高自身身价起主要作用, 家庭因素中经济条件允许占很大比例, 学校因素中学习氛围是主要原因, 社会因素中社会对人才高要求起关键作用.由层次总排序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提高自己身价、社会对人才高要求、经济条件允许的权重分别为0. 1966, 0. 1286, 0. 1314. 此三项因素在大学生考研原因中起主要作用. 学术深造权重为0. 0761, 此因素也不可忽略. 就业压力大权重为0. 0921, 它在考研原因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它不是主要原因, 可见大学生并不惧怕就业压力. 逃避社会所占权重为0. 0359, 可见大学生能够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 *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