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变化和性质_
液体物质的加热 液体不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先把外壁水擦干, 试管夹夹持在离试管口1/3处, 管口向上倾斜45°, 管口不朝有人方向, 均匀预热试管后,用外焰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 加热过程要移动,避免液体溅出伤人。 5、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为避免液体溅出伤人,将试管直立加热。( ) 提示: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角,为避免 液体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6、40 mL 液体,可以用10 mL的量筒量取4次,这样可以更准确。( ) 提示:选择量筒的量程应该本着量取液体的体积与量筒的量程 接近的原则,即量取40 mL的液体应该选择 50 mL的量筒,量取的次数越多误差越大。 × × 连接仪器装置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要点是:沾水;旋转插入;不能放在实验台上。 装置气密性检查 a.先_______________, b.双手紧握试管,观察现象。 若导管口有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 单孔装置(如图) 双孔装置(如图)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双手紧握锥形瓶,观察,若导管口 有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 (1)普通洗涤(以试管为例)。 用水洗涤,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 (2)难溶物洗涤。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洗去油脂;用_______洗去难溶性 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3)洗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_,也不________ 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 稀盐酸 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玻璃仪器的洗涤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常见误区 误区1:有变色、发光、放热、气体或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时有无新物质生成,而变色、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往往是化学变化中产生的现象,在变化类型的判断时,仅起到辅助判断作用。 误区2:物质的性质需要在变化中体现,因而物质的变化即是物质的性质。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时,常用“可以”、“会”、“易”、“具有”等关键词;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如“铁丝生锈”、“铁丝易生锈”,其中前者为变化,后者为性质。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两者的关 系可以表示为:性质 变化。 2.注意事项 (1)不能把现象描述为结论。 现象是物质变化时伴随产生的,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为“生成黑色固体”,不能将现象叙述为实验结论,如“生成四氧化三铁”。 (2)状态变化不包括生成气体或沉淀。 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属于物理变化,而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般是由于化学变化而产生的现象。 7、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容易被误用导致中毒。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小华为了解亚硝酸钠特从网上查到了如下的资料: A.亚硝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味道都与食盐相似; B.加热到271 ℃时,亚硝酸钠变成液体; C.亚硝酸钠能从空气中吸收氧逐渐转化为硝酸钠 D.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帮小华进行整理(用A、B、C、D填空) (1)物理变化__________(2)化学变化__________ (3)物理性质__________(4)化学性质__________ 二、化学实验操作中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浓酸:加碳酸氢钠溶液用水冲洗 用抹布擦干 浓酸、浓碱流到 实验台上 浓碱:加稀醋酸用水冲洗 用抹布擦干 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处 理 方 法 意 外 事 故 处 理 方 法 意 外 事 故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酸液或碱液 溅到眼睛里 浓碱:用较多水冲洗涂稀硼酸溶液 浓酸:大量水冲洗涂3%~5%的 NaHCO3溶液 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服上 8、(湛江中考)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浓硫酸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三、运用实验探究来解决化学问题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