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VIP

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时量: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 1. 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 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2.《汉书》、《后汉书》及《魏书》等著作都载录了当时国家的全部郡县、户口,以及山川、 关隘、历史、风 俗,还有已经内属或尚未内属的周边民族及地区。这些载录突出反映了当时 A.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特色 B.大一统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C.周边民族与内地联系的加强 D.中国古代历史学的辉煌成就 3.据唐史记载,开元、天宝年间磨行、磨家大量出现。工部侍郎李栖筠“置私碾百余所,以收末利”。 “京畿百姓多以麦造面,入城贸易”,这反映出唐代 A.官营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争利 B.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C.粮食加工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4. 历史学家吴晗在其著作中对唐代门下省官员的功能解释为:“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 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篡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主要体现了唐代门下省 A. 是皇权不断加强的表现 B. 体现了互相制衡的原则 C. 分散了皇帝的决策权 D.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5.《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 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 是这种父权的代表”。以上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 宗法关系渗透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B. 君父在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 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 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6. 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效统计表。该表说明 北宋 北方人数(个) 北方所占比例 南方人数(个) 南方所占比例 前期 278 84.5% 51 15.5% 中期 274 63.9% 155 36.1% 后期 121 40.3% 179 59.7% A.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7.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 分布地区 贡绢州数 该地区州数 贡绢州占该地区州数比例 贡绢州占全国贡绢州数比例 华北地区 49 68 72. 1% 21% 四川地区 21 62 33. 9% 9% 江南地区 24 93 15. 8% 10% 这一现象说明 A. 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 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 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 D. 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8. 南宋士大夫袁彩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 出宋代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D.租佃关系占据生产主导地位 9.元朝时,科举制经历了先废除后重建的过程,实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精 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学生按程朱理学的观点答题。这反映元朝 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 B.重视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 C.削弱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功能 D.致力于提高读书人的社会地位 10. 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 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 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 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11. 明朝时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到清代,“佃富农”经营方式则有较大 发展。明清时期“佃富农”的出现与发展,反映了 A.土地兼并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B.农业生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改变 12.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 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13.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A. 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 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C. 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 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