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城乡规划需遵循地基本原则
第三章:当代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当代城乡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导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生产力技术等又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时至今日,全球城市化发展更是面临着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资源环境枯竭与可持续发展等不可回避的问题。总结二战以后的城市规划核心理论,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现代城市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几项重要原则: 城乡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 城乡规划中的因地制宜原则 城乡规划中的生态保护理念 城乡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理念 第二章: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2.1 二战后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轨迹: 二战后生产力的恢复和规划界的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严重损失,大量工人失业,生产力倒退。战后社会的稳定和城市恢复重建为规划师提供了大量工程实践的舞台。为满足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功能理性主义在此时到达了顶峰,但由于战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蔓延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战争和快速发展又带来了古城破坏的问题,规划界出现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和保护古城的呼吁,也开始了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规划思想理论的重新审视和对新问题的反思。 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和规划理论的扩展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生产力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由于传播媒介、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了不同于工业化社会的新时代。因此,城市研究也出现了不同于以前的思想流派,主要分为:物质形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城市规划理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研究,出现了把城市看成生活方式、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的人文生态学派。另外,还出现了强调新辩证法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和重视女性地位和女性行为需求的女权主义学派等一系列思想流派。 第二章: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2.1 二战后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轨迹: 新时代与规划理论的新发展 19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迎来了发展的全新时代——信息时代,世界呈现多极化、经济趋于全球化。在如今的时代内,正演绎着全新的变化,社会在繁荣稳定中变化,各国跨国经济实体正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国家的作用,出现了新的经济等级体系结构,分化出世界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地方性城市等不同的增长极。城市规划思想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将多样性、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城市主义理论。 2.2 城乡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 相关理论介绍: 1、什么叫以人为本?- 简单地说,即: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要把满足人的使用要求及其身心健康发展放在核心地位。 相比较“神本主义”、“物本主义”,以人为本即“人本主义”,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 “人”—是指大众、大多数人,不是指少数人、个别人。 现实社会中,更要避免“以钱为本”、“以官为本”。 2、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规划设计方案要做广泛的调查研究,要体现公众的意愿; 以人为本不是要满足人的任何欲望,而是要为其正当、合理的需求服务。 当客观条件受限时,首先考虑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当条件允许时,则进一步考虑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为人的自由发展服务。 第二章: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2.2 城乡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 案例 第二章: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2.2 城乡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 案例 第二章: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2.2 城乡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 案例 第二章: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2.2 城乡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 案例 任务布置: 采集城市各类活动空间(居住、商业、生产、教育、娱乐等)及道路、广场、绿化、公共设施等有代表性的规划建设案例,分析其是如何体现(或违背)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的。 要求: (1)典型案例不能少于3组(相同类型的空间正反案例各一个),超标完成有加分; (2)描述分析时要图文结合; (3)可以采用资料检索和实地踏勘两种采集手段,引用资料需注明来源。 第二章: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 2.3 城乡规划中的因地制宜原则 相关知识与理论介绍 1、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自然要素 地质条件—包括场地稳定性(地震、滑坡、崩塌)和工程适宜性(地基承载力)两方面要素 主要影响建设项目的选址、工程开发强度、地下空间的利用等。如:淤泥地基的承载力只有4-10吨/m2,不能建造2层以上建筑;在选用坡地或紧靠崖岩建设时要采取适当工程措施避免滑坡、崩塌的出现。7度和7度以上地震区的工程建设要采取特殊的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