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茂林十二碗
茂林吴家
茂林十二碗
从安徽泾县县城往南35公里,可到达千年古镇茂林。从唐宋以来,茂林就是泾县南部的重要集镇,茂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称“江南名镇”,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境内青山环绕,东溪古溪两水相抱,魁峰挹秀。从茂林向西经由潘村翻汪金洞可以通向太平、青阳,向东南经南容可以到达旌德。茂林吴村,由于人口密集,住宅鳞次栉比,在村内建起了数条街道,成为一个很大集镇。又具有“座村大、乡脚宽”两大特点,因而日夜有市,市场幅射到旌德、太平两县边境。境内外出产的木材、茶丝、植物油脂、染料、纸张等都来此上市成交,这里又可对不经县城而通江、浙,来往客商多,外来开业经商者也大有人在,这不仅促成茂林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茂林村的文明进步。于是茂林吴村,便成为青弋江上游的一大商埠,在商贾往来交易,舟车交替过往中逐渐成为盐、布匹、山货等物资的集散地。
古镇至今还保存着一种饮食风俗,即用十二碗碗来招待尊贵的客人。“十二碗”,是旧时茂林吴村人办春酒互相宴请或因婚嫁、寿诞、生了男孩的“三朝”“满月”或“抓周”等喜庆宴请菜肴,这十二道菜一般是:
1、整鱼一条2、烧膀 3、粉渣肉 4、茂林糊 5、煮肉 6、炖肉 7、凉拌菜 8、三鲜汤 9、子糕 10、香肠 11、切块鱼 12、漂圆
“十二碗”由当地十二个土菜组成,包括鱼、肉、蹄膀肉、蒲包干子、豆腐皮、木耳、香菇、山药、竹笋、鱼翅、鱼肚、淡菜、虾米、莲子、海参、海蜇等。这些菜的原材料都是当地很容易买到的,基本上都是当地出产的。
烧膀、粉渣肉、茂林糊这三道菜被誉为茂林筵席的“三绝”没有这三样菜式上席,宾客就会觉得筵席不中不正,不但主人会被人说道,没准厨师也会被人数落。办不了这三道主菜,在茂林是开不了菜馆、当不了大厨的。筵席用酒是本地景照公、沈家岗两地所产的“烧酒”,据旧《泾县志》载古代泾县产“烧酒”、“密酒”、“水酒”、“五香酒”、“雪酒”、“封缸酒”。“烧酒”为上品,用纯高梁酿成,又名“芦稷烧”。
在这十二碗中,除前四品为必备菜外,其它菜也可调换,如煮肉可换为“狮子头”,也就是猪肉大丸子,炖肉可以加海参或换成炖整鸡,拌菜可以换成凉拌海蜇皮等。
吃“十二碗”时,一般坐在八仙桌旁,桌子呈正方形,边长为我国古代鲁班尺三尺六(相当于一米),凳子是长条凳,长度为鲁班尺四尺,俗称为四尺凳,每边坐二人,共座八人。有的用圆台,每台为十席,桌上按宗族、亲眷、邻里、友朋的尊卑长幼排座位。真正的“十二碗”宴席,其实不止上十二菜,上了主要的十二碗后,还会增加一些次要的菜肴,加菜数量不受限制,通常有加“八宝饭、冰糖莲子汤、家常小炒肉、白切肉或馆店菜谱中的炒菜、卤菜家常菜中的醒酒、下饭菜。
这一套菜没有商业化的动听菜名,讲的是传统。菜要丰厚,大碗满装,宾客爱吃的菜皆有备份添加,定让吃饱喝足。做菜要掌握火候,使老少皆宜,大家满意。菜味要有别于家常菜,家常菜以咸、辣、酸为主,而十二碗中的多数菜味偏甜,使人吃起来有异样的好感。十二之数又表示月月安好,年年富足,不同属相的宾客都会欢乐安康。满足了宾客分享喜庆、祈求幸福的良好愿望。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地域的饮宴文化,在哲理、伦理、心理等诸层面都寓有深意。
民以食为天,饮食蕴文化。话说茂林地方,钟灵毓秀。皖南门户,枕徽襟江。北通宣宁,南达歙黟。多条古道,商贸集散,转运苏浙赣。明清时期科举兴盛,仕宦众多。京官省亲或告老还乡,衣锦荣归同时带来宫廷饮食文化。地理优势与人文优势成就茂林饮食文化“南北兼容,徽京融合”特色。这与当年屯溪徽厨进京大可比肩媲美。据说茂林人杰、大清乾隆四十九年进士、左都御史署吏部尚书吴芳培,光禄大夫,正一品文官,着红宝石顶戴三眼花翎,九蟒五爪石青朝袍,象牙朝珠加仙鹤补服,出行准乘八抬绿呢大轿。告老还乡之时从京城带回两名家厨,那手艺好生了得。人说“宰相的厨师七品官”,尚书的厨师档次能低吗?更有潘村大名鼎鼎荣禄大夫潘锡恩,这位大清重臣,嘉庆十六年进士,从一品文官,顶戴花翎蟒袍,朝珠补服皂靴,出门八抬大轿,自是与吴芳培享受同等待遇。在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长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兼国家粮运总署专员)任上,治水十年无灾,功勋卓著。告老还乡之时,皇上问其何所欲?答曰:别无他求,惟求御赐宫廷食谱一套,御厨两名,好回家饱享口福,足矣。皇上当即慨允。你要知道,这潘大人可是曾经的光禄寺卿!这光禄寺卿是个什么官?就是宫廷祭祀官,御膳房总管,皇家接待办主任。这样一位高官美食家,又得宫廷菜谱和御厨,解甲归田之后,焉能不考究饮食文化?传说他带回的那两条蟒蛇就是养大了当菜肴的!如此一来,茂林饮食既有山水之天然,又得御膳之真传。民间特色,皇家风范。朝野风味融合,遂成茂林饮食之独特文化。菜馆众多,名家辈出。各各身怀绝技,烧得一手好菜。其名牌作品,当推传统大菜“茂林筵席十二碗”。这是茂林几代人精心打造出来的上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