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天下——被人遗忘的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doc

轻重天下——被人遗忘的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轻重天下——被人遗忘的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

轻重天下——被人遗忘的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 文/翟玉忠 一.序篇·命运崎岖的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 国人几乎妇孺皆知兵家《三十六计》, “借刀杀人”、“声东击西”、“美人计”等等简直耳熟能详。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国人却很少知道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 华夏族长期独大的经济实力、统一的政治环境,使中国古代三十六计隐身于《管子》轻重十六篇长达两千多年,直到二十世纪初世界列国竞争又起,商战近逼,梁启超等人才开始重视。但随着中国学术的西化,很快又杳然无息了。此三十六计清晰地分为国内经济管理(前31计)和国际经济战(后5计)两部分,依次为: 1.伊尹之谋;2.商汤之谋;3.士室之谋;4.杠池之谋;5.鹄鹍之谋;6.五吏之谋;7.水豫之谋;8.北泽之谋;9.北郭之谋;10.渠展之谋;11.癸乙之谋;12.怀夷之谋;13.素赏之谋;14.曲防之谋;15.置屯之谋;16.城藏之谋;17.耜铁之谋;18.曲衡之谋;19.石璧之谋;20.菁茅之谋;21.栈台之谋;22.纂茈之谋;23.籍谷之谋;24.谢物之谋;25.慧星之谋;26.城阳之谋;27.峥丘之谋;28.抗庄之谋;29.沐树之谋;30.囷京之谋;31.三原之谋;32.制鲁梁之谋; 33.制莱莒之谋;34.制楚国之谋;35.制代国之谋;36.制衡山之谋。 兵家《三十六计》直到1941年始由成都瑞琴楼发行,1979年无谷(姚炜)先生的译注出版后风行于世。据说毛泽东和一些共和国开国元帅看过《三十六计》后都说它有参考价值。那么这本书真如一些人所说,与《孙子兵法》一样堪称经典吗? 远远不是!首先,这本书的理论基础竟是《易经》,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计谋解语直接引用《易经》原文,其余也都涉及《易》理。比如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就解作: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怒睢,其势自毙。顺从动豫,豫以顺动。” “豫以顺动”一语即出自《易·豫·彖》;中国兵学脱离卜筮的影响应在周初,这一点从《逸周书》和《六韬》中都能清楚地看出来。《三十六计》仍以《易经》作理论基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另外三十六计计名许多来自成语故事,甚至是民间俗语,其中不乏启迪心智的闪亮之处,有时却显得俗鄙。 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则不是这样,在春秋战国诸侯大争的时代,它完整的出现在《管子》轻重十六篇的后半部分,国内经济权谋集中于《轻重甲第八十》(12计)、《轻重乙第八十一》(6计)、《轻重丁第八十三》(13计)中、国际经济战权谋存在于《轻重戊第八十四》(5计)中。 比较起来,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出现时间比兵家三十计早得多,理论上比兵家《三十六计》深厚得多,又经过了中国诸侯竞争时代数百年的历史检验。 在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显学的时代,为什么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长期以来无人知晓呢?其主要原因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中国古代经济三十六计湮灭无闻的第一个原因是二十世纪初,西方经济理论进入中国后,在“西学为用”的口号下,中国人的经济思想全盘西化。即使今天西方经济理论已经摇摇欲坠,中国诸多学者仍在死胡同中徘徊,死不回头。 举例说吧,中国古典经济理论本身是一种强调多维动态平衡的经济理论体系,关键的平衡就是货币与实物的平衡,陈云细化为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四大平衡原则”,落脚点是“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的平衡”。1957年1月18日,陈云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总结1956年的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 “钞票是物资的筹码,发行钞票必须有可以相抵的物资。按物资的数量来说,一九五六年比一九五五年是增加了,但是却发生了供应紧张的现象,原因就在于财政和信贷多支付了近三十亿元……我们要有计划地使社会购买力增长的速度放慢,使它低于消费品增长的速度,在两年的时间内填补供应不足的差额,使购买力和物资供应大体上得到平衡。”(陈云,《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34-43页) 《墨子·经说下第四十三》在诠释“买”时就谈到实物与货币之间的关系,与陈云的基本经济理念没有本质的区别。上面说:“币值和谷物价格是互相制约的。币值贱则谷物必贵,币值贵则谷物必贱。如果币值不变,而每年谷物又因丰歉有变化,结果制约每年币值发生变化。” (原文:刀籴相为贾。刀轻则籴不贵,刀重则籴不易。王刀无变,籴有变。岁变籴,则岁变刀。) 《管子》在论述货币与实物的动态平衡关系时比《墨子》的论述详细得多。《管子》的作者提出货币是物资流通的渠道( 《管子·揆度第七十八》:“刀币者,沟渎也” ),主张以市场为指针,中币黄金作为计量财用的标准。(管子时代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管子·乘马第五》:“市者,货之准也。黄金者,用之量也。”) 紧接着,《管子》的作者便进一步论述了钱币与物资必须相抵的观点,认为货币太多、太少都会出现问题,所以要提前筹划。和陈云一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