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秋歌讲稿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ppt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秋歌讲稿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秋歌讲稿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第2课 秋 歌;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怆而涕下。;【赏析】 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虽然只有短短四句 ,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楼台高耸 ,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置,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基础自主学案;三、词语辨析 (1)苍茫·苍莽 苍茫:空旷辽远。苍莽:无边无际的样子。 例:①问______大地,谁主沉浮? ②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 _______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2)如泣如诉·不绝如缕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 例:①风声____________,墓地凄然悲凉。 ②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_。;四、词语释义 ①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飘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落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保尔·魏尔伦(1844~1896),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魏尔伦早年学习法律,后来弃法从文。在诗歌艺术上,魏尔伦是一位既反叛又传统的诗人。 魏尔伦是一个忧伤的诗人,1866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即定名为《感伤集》。其后,忧郁贯穿了他写作的全过程。;2.资料链接 (1)忧伤的诗人 忧伤的诗 法国诗人魏尔伦是法国象征派的“诗人之王”。魏尔伦常将自己内心的感觉融入自然的情景之中,在他看来,自然如同奇异的梦一般,使他沉溺于自然与人性的谐和之中。他的一些优秀之作毫无晦涩费解之意,都比较明朗轻快,清新自然,流畅舒缓,虽然他的作品是忧伤之作却不流于颓废。;在诗歌艺术中魏尔伦以他那反叛又不失传统的诗风、哀而不伤的诗意为他在法国的诗歌舞台上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2)心灵咏叹与音乐性的结合——魏尔伦的诗歌创作 魏尔伦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具有独特的手法。他往往选取一个精选的场面,用以描绘或表现心灵的一种感受和情绪。他对心灵的挖掘细致深入,写出了微妙的内心情绪,刹那间的、难以捕捉的感受。;音乐性是魏尔伦最看重的诗歌要素。魏尔伦从不写自由诗,主张诗歌要押韵。他喜欢叠韵,喜欢长短结合的诗行。长短相间,既复杂多变又流动自如,读来抑扬顿挫,节奏轻快。他尤其喜欢短句,节奏明快跳跃。;六、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 诗人面对单调凄清之景,心灰意懒,深感莫名的倦怠与懊丧。诗人自觉无法同命运抗争,就如同眼前的枯叶任随秋风飘零一般。整首诗流露出诗人一生无法排遣的忧虑以及自觉是命运玩偶的感情。;3.结合作品,分析《秋歌》是怎样把诗歌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特征联系在一起的。 【提示】 诗人没有着力铺陈秋天的各种景象,也没有过多倾诉“我”的内心感受,只是用极其简约的文字,在内在情绪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点上,截取出了三个画面,组成了一幅微妙的“内心风景”。譬如,第一节中的“秋声”究竟为何物,诗中没有言明,或许泛指大自然在秋天发出的各种声响,它们应和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当诗人将这萧瑟的“秋声”比喻成“悠长/呜咽的提琴”,秋天似乎也正用看不见的手指,演奏着诗人忧郁的情思。最后“划破了我的心”一句,更是强化了一种“动作”的效果,对于外界的自然如何作用于人心,读者因此有了更直观的感受。;4.“秋天”是文学家偏爱的题材,请你回忆一下读过哪些与秋天有关的作品,谈谈文学中“秋天”的形象。 【名师点拨】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也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