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课程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关系史课程讲义

《国际关系史》课程讲义 第一章 绪 论 (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思想等等领域。) 一、国际关系史的定义 国际关系史是指国际社会中各地区、各国家、各国际组织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思想、教育、宗教和民族等领域中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结果的总和。 二、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国际社会中各地区、各国家、各国际组织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思想、教育、宗教和民族等领域中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 三、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 古代中世纪也有国际关系,但从全球角度看,那时主要是地区性的交往,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称不上真正的国际关系。全球性国际关系的形成是从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关系随着全球化脚步由欧洲向全世界扩张,终于形成了一个囊括全球的国际关系体系。真正的国际关系是从近代开始的。 1、近代: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十年战争后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拿破伦战争后的维也纳体系→德意志帝国兴起后的俾斯麦结盟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两极体系 2、现代:1919年《巴黎和会》~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雅尔塔体系。 第二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势力的交融 第一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 一、欧洲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18—1648) 1、三十年战争发生的深刻背景 (战争原因)三十年战争既是德意志内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各诸侯之间以及诸侯各邦之间为争夺宗教、经济、政体、领土等权益的内战,也是西欧和北欧主要国家乘机浑水摸鱼干涉德意志事务,争夺地区霸权的斗争。三十年战争前夕,欧洲大陆局势动荡,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德意志各邦诸侯尤其是新教诸侯势力崛起,教皇和天主教势力受到冲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各邦诸侯尤其与新教势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各支新教掀起了一场席卷欧洲大陆旨在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新教诸侯为反对帝国皇帝的专权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称霸野心,于1609年7月10日组成新教联盟,同天主教联盟相抗衡。欧洲国家密切关注德意志事态的发展,并在两大对立集团之间选择自己的支持对象,从而使德意志国内的矛盾扩张为国际斗争。三十年战争如箭在弦,国际关系也将发生重大变动。 2、三十年战争的始末 ()1618年5月2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王宫,制造了“掷出窗外事件”,标志着三十年战争正式爆发。欧洲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三十年战争”是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对波希米亚(捷克)新教徒实行镇压政策所引起的(捷克于1526年并入德意志版图;)。当时由于捷克新教徒的活动日益发展并与德意志新教联盟有联合的趋势,鲁道尔夫二世(1576—1612年在位)作了暂时让步,在l609年7月签署了“大诏书”,给捷克所有的非天主教徒以信仰自由以及选举自己“信仰保护人”的权利。 翌年,马提亚(1612—1619年在位)继其兄鲁道尔夫二世任捷克王位,曾被迫承认“大诏书”。但1617年马提亚指派斯提里亚(今奥地利境内)的斐迪南(1578-1637年)为捷国王后,竟然公开违犯“大诏书”,把捷克作为附庸国对待,极力推行天主教的反改革运动,要求其世袭领地都统一信仰天主教,对捷克新教徒进行残酷镇压。新教的教堂被拆毁,参加新教仪式的教徒被囚禁。新教徒忍无可忍。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爆发了起义,愤怒的新教徒手持铁棍长矛,齐声呐喊冲入王宫。按照古老的习惯,把斐迪南派遣的两名天主教徒钦差,从20多米高的窗中掷出了房外。由于落在护城河的垃圾堆上而未被摔死,史称’‘掷出窗外事件”。这一事件,震惊了欧洲各国的宫廷,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借此大造舆论,决定以武力征服捷克。由此,“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 “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德意志内部矛盾以及与诸邻国利害关系日趋激化的结果。战争一旦爆发,邻国乘机卷入,谋取各自利益,从而使战争规模迅即扩大,由德国内战演变为全欧性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延续长达30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交战过程中虽各有胜负和得失,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参战国事先难以预料的。 ()1618—1623年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