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纲在桂诗文思想内容探析
李纲在桂诗文思想内容探析 摘 要: 李纲是两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为朝重臣二十余载,却屡遭投降派的排斥,被一贬再贬。在建炎元年的第四次贬黜之后,于建炎三年(1129)三月,李纲在被流放海南的途中,途经广西的全州、桂州、阳朔、象州、贵州、郁林等地。恩许自便后,从琼管渡海北归,于这年的十二月,又一次途经广西,经过龙化、容南、藤州、苍梧等地。李纲两次在广西的时间共有九个月左右,期间共创作诗歌七十三首,文十八篇。李纲在广西,每到一处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付诸笔墨。
关键词: 李纲 诗文创作 思想内容
李纲在广西短暂的羁旅生活中,共创作诗歌七十三首,文十八篇,几乎每到一处,都会留下若干诗文作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付诸笔墨。他在《湖海集》序中说:“余旧喜赋诗,自靖康谪官,以避谤辍不复作。及建炎改元之秋,丐罢机政,其冬谪居武昌,明年移澧浦,又明年迁海外。自江湖涉岭海,皆骚人放逐之乡,与魑魅荒绝,非人所居之地,郁悒无聊,则复赖诗句摅忧娱悲,以自陶写。每登临山川,啸咏风月,未尝不作诗。”这里李纲不仅写出了自己一贬再贬的人生际遇,而且交代了自己在贬黜途中抒写诗文的原因,即为:聚不平之气,化而为诗。这正是李纲豪爽性格、直言为文的体现,因此李纲在桂的诗文都是有感而发,风格平淡朴实,很少着力经营,是以平实畅达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在当时朝廷一味对金人妥协退让,自己的种种抗金措施被阻挠破坏、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李纲继承了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开始转向提高自身修养,于广西期间撰写了不少研究《周易》的文章。在与友人的书信往来中,李纲围绕宋金战争,以自己作为当事者的亲身经历,对靖康、建炎期间的投降派予以彻底揭露,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李纲初入相,便提出十事,希望通过上下齐心的努力,改变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在他正意气风发地想要有所作为时,便因高宗的猜忌、小人的诽谤而被贬,在相位仅七十五天。一心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李纲反而被贬谪蛮荒、颠沛流离,其内心的苦楚和悲凉可想而知。因此,他在广西境内所作的诗文中多次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李纲的愤懑有一部分确是因为忠直扶国反遭贬谪而愤,然而他的愤不仅是为了壮志难申的个人情感及利益,更是为国困民危而忧。他怒斥为己不为国的小人:“所可痛者,小人动为身谋,不恤国事,一至于是。故范祖禹以谓,用小人必至于家国俱亡而后己,岂不信也哉!”同时在诗中痛斥当政者不知谋虑国事:“两年以来,谋国者不闻有所措画,贼入吾境,破城邑,扰诸路,恬若不闻,惟幸其不来;而来即避之,不知此何策耶!”
在桂州给吴元中的信中,李纲对自己虽不在朝廷但仍旧被小人诋毁表示强烈的不满,一再表示自己甘愿为国事而死,无畏于小人的诽谤:“姑置靖康不论,前日用事者,以事势相激之,故必欲置之死所。撰造百端,处心积虑,念念不忘,未及措手,彼已先自罹祸。以是知天之能胜于人,而力不足以胜,命也。居易俟命,使内省不疚,俯仰无愧足矣。如是而不能免,亦命也。舍虚幻身,求真实法,为宋纯臣而死,不犹愈于被之死乎?以此胸次坦然无复忧惧,此说虽似不情,然理实如此。”这段话体现了李纲耿直坦荡的胸襟和气魄。
朱熹曾这样评价李纲:“使公之言用于宣和之初,则城必无围迫之忧;用于靖康,则宗国必无颠搜之祸;用于建炎,则中原必不至于沦陷;用于绍兴,则旋较旧京泛扫陵庙,以复祖宗之土守而卒报不共戴天之仇,其已以矣。”李纲的卓越才能一直不为国家所用,在国力衰弱、外战屡败的情况下,李纲的宏图之志始终难以实现,在怅然和失望之中,他在诗文中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否定:“某迂拙寡与,逢时艰难,进不能持危扶颠,以济国家之急;退不能防患保身,以为自安之计。力小任重,不自度量,过情之誉暴集,无实之毁随至,再奋再踬,几至于颠踣而无所容。荷上覆照保全,使处于江湖善地,念思省咎,以感以惭,夫复何道!第世故方尔,天下所望如中立者,亦不过奉身而退,少尹欲?其糟而啜其?,一跌而损,盖其难如此,可胜叹哉!”其中,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一览无余。他的组诗《清明得家书四首》写道:
去国三年久,离家万里余。岂知戎马际,仍得棣华书。
金鼓震南国,松筠怀故庐。寰区端若此,天意竞何如?
南荒炎瘴地,槐火又清明。海峤无春色,江湖有战声。
系书来雁足,归思羡鹏程。欲挽天河水,滂沱洗甲兵。
欲归归未得,留滞绣江滨。感慨伤春望,侨居多北人。
苍生末苏息,黄屋尚蒙尘。王室艰危极,潸然泣老臣。
烟岚飞翠盖,鲸海泛龙舟。退避亦已远,凭陵殊未休。
包胥思恸哭,曹刿愿深谋。叹息绕朝策,何人知故侯?
先表达了在兵荒马乱之际收到家人来信的喜悦,紧接着是对于国家现状的忧虑,许下“欲挽天河水,滂沱洗甲兵”的宏愿。一想到国家正处在艰难危亡之际就忍不住潸然落泪,最后以包胥恸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