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和寒士诗人――吊苦之路上诗骚两条路线.docVIP

李贺和寒士诗人――吊苦之路上诗骚两条路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贺和寒士诗人――吊苦之路上诗骚两条路线

李贺和寒士诗人――吊苦之路上诗骚两条路线   【摘 要】不管从人生际遇还是生活状况上说,李贺都可以算是“寒士”,却不能算“寒士诗人”。二者虽同样自吊其苦,叹老嗟卑,走的却是“诗人”和“骚人”两条路线。本文拟从抒情方式和体裁两个角度,对比李贺诗歌和《箧中集》中寒士诗歌的不同艺术道路。 【关键词】李贺;寒士诗人;诗人;骚人;《箧中集》 一、寒士诗人的产生与发展 与后世相比,唐代还不算平民社会。唐代的“寒士”是个不严格的概念,不局限于平民出身,也包括那些处于官僚体系底层的读书人,这些人的身世之感表现在文学样貌上,便形成了“寒士诗人”的群体。寒士诗人自吊其苦的开端当始于《诗经》中的“雅”。《小雅“偕偕士子,朝夕从事”、“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虽然尚属贵族内部的劳逸不均,但已初步奠定了寒士诗人身世之叹的倾向。到了汉代,寒士抒怀则集中于文人乐府和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阶段,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玄学、佛理等思想的介入,诗风数变,逐渐归于华丽和绮靡,离《诗经》传统越来越远。初唐以来,各种诗歌形式都日趋成熟,“风骨”有所回归,但总体上还是继承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到盛唐时,诗歌艺术达到顶峰,诗骚传统几乎完美统一,王孟高岑李杜那些最顶尖的诗人,无不是兼有现实精神和浪漫情怀。 与杜甫基本同时期的元结,直言批评当时的诗风“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辞,不知丧于雅正” 【1】(P947),明确提出要使诗歌创作“尽欢怨之声音,可以上感于上,下化于下” 【2】(P122),试图恢复《诗经》规讽美刺的传统。在此理论指导下,元结将沈千运等七位诗人的作品共24首诗集结成《箧中集》。这七位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沉沦下僚。“自沈公及二三子,皆以正直而无禄位,皆以忠信而久贫贱,皆以仁让而至丧亡” 【1】(P974)。诗中多哀叹穷苦艰辛的人生遭遇,在内容上与李贺相似,但呈现出的艺术面貌却迥异。比如,同写仕途坎?,沈千运写道:“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衰退当弃捐,贫贱招毁?。栖栖去人世,?踬日穷迫”,李贺则写道:“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同写送葬,赵微明写道:“寒日蒿上明,凄凄郭东路。素车谁家子,丹?引将去”,李贺则写道:“低迷黄昏经,袅袅青栎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同写人生易老、求仙无望,张彪写道:”神仙可学无,百岁名大约……长老思养寿,后生笑寂寞”,长吉则写道:“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显而易见,《箧中集》的风格与汉代文人乐府尤其是《古诗十九首》极其相似,“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语言质朴,平白如话,情感真率,绝少含蓄,几乎完全不去经营诗歌的“声色”,也没有深婉秀丽的意象。 二、“骚人”的抒情模式 李贺则与七诗人完全相反:刻意造奇,穿幽入仄,避免蹈循前人。杜牧:“盖《骚》之苗裔” 【3】(P178),一语道出李诗的渊源所在。《离骚》是长吉歌诗的精神及艺术的共同源头。李贺从不为“无我之境”,更从不为“无我之诗”。在李诗中,整个世界都染上了浓重的“自我”的色彩,所有意象都是诗人“自我”的幻化,与诗人遥相呼应、同病相怜。长吉式的抒情,借助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性建构,不加节制、肆意发泄。一愁则是“眼前便有千里愁”;一恨便是“身死千年恨溪水”;一偃蹇就是“天荒地老无人识”;一落魄便是“葛衣断碎赵城秋”。李诗好用“极言”,不论写物抒情,都有种不到极致不罢休的趋势,这既与其为人“好奇”有关,更与其的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有关。这种情形在楚辞中就有,屈原对家国和命运的悲愤,在诗中幻化成纷纭的意象,善鸟香草、灵修美人无不照映着诗人的心绪。在意境的创设上,也是上天入地、纷纭炫目。李贺对美人花草那种移情式的描写,与《九歌》、《九章》中的写法类似;对鬼魅世界奇异惊悚的描写,与《招魂》中对四方险境的描绘一脉相承,甚至直接化用原诗。《公无出门》:“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与《招魂》“雄虺九首,往来?乎,吞人以益其心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就有明显继承关系。 此外,李贺与屈原一样都有一种“迷狂”的浪漫情怀。“我有迷魂招不得”与“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的怅惘何其相似;“临岐击剑生铜吼”、“壶中唤天云不开”与屈原“嗟号昊?,仰天叹息……因书其壁,呵而问之”的狂惑又何其相似。这是其与寒士诗人最大的不同。 《箧中集》七诗人可以算是中唐寒士诗人的先驱。到了孟郊、贾岛那里,虽然艺术上刻意造奇、用语险怪,但总的来说并没有跳出写实的范畴。安史之乱以后,现实精神更是在诗歌中得到大幅度回归,这是建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李贺与韩孟诗派在艺术上虽有相似,但也必须看到他们在创作精神上的巨大差异。 三、工于长调的体裁偏好 体裁上,李贺极少律诗,而以乐府歌行见长,“大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