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层气的物质组成、性质和利用
煤层气的物质组成、性质和利用
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其成分以甲烷为主,往往将其简称为煤层甲烷。
煤层气与煤型气、瓦斯在词义上有明显差别。煤型气是指煤系中煤和分散有机质,在成岩和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以游离状态、吸附状态和溶解状态赋存于煤层和其它岩层内,其成分大多以甲烷为主,也可能以氮气、二氧化碳或重烃等为主。其中赋存在煤层中,成分以甲烷为主的煤型气称为煤层气或煤层甲烷,赋存在围岩中的煤型气称为煤成气。瓦斯是赋存在煤层中的煤层气与采动影响带中的煤成(层)气、采空区的煤型气及采掘活动过程中新生成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第一节 煤层气的形成
植物体埋藏后,经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泥炭(泥炭化作用阶段),泥炭又经历以物理化学作用为主的地质作用,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转化(煤化作用阶段),在煤化作用过程中,成煤物质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挥发份含量和含水量减少,发热量和固定碳含量增加,同时也生成了以甲烷为主的气体。
煤化作用要经历两个过程,即生物成因过程和热成因过程,生成的气体分别称为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表2-1)。
表2-1 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煤层气产生的阶段(据Scott,1994)
煤层气产生阶段 镜质组反射率(%) 原生生物成因甲烷 0.30 早期热成因 0.50~0.80 最大量的湿气生成 0.60~0.80 强热成因甲烷开始产生 0.80~1.00 凝析油开始裂解成甲烷 1.00~1.35 最大量的热成因甲烷生成 1.20~2.00 大量湿气生成的最后阶段 1.80 大量热成因甲烷生成的最后阶段 3.00 次生生物成因甲烷 0.30~1.50 一、 生物成因气
生物成因气是有机质在微生物降解作用下的产物。指在相对低的温度(一般小于50℃)条件下,通过细菌的参与或作用,在煤层中生成的以甲烷为主并含少量其它成分的气体。生物成因气的生成有两种机制:其一,二氧化碳的还原作用生成甲烷;其二,醋酸、甲醇、甲胺等经发酵作用转化成甲烷(Law,1993)。尽管两种作用都在近地表环境中进行,但据组分研究,大部分古代聚集的生物气可能来自二氧化碳的还原作用。煤层中生成大量生物成因气的有利条件是:大量有机质的快速沉积、充裕的孔隙空间、低温和高pH值的缺氧环境(Law,1993)。按照生气时间、母质以及地质条件的不同。生物成因气有原生生物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两种类型,两者在成因上无本质差别。
1、原生生物成因气
原生生物成因气是在煤化作用阶段早期,泥炭沼泽环境中的低变质煤(泥炭~褐煤)经微生物作用使有机质发生一系列复杂过程所生成的气体,又称之为早期生物成因甲烷。由泥炭至褐煤阶段可生成原生生物甲烷气量约为38m3/t(Κрαвдов ,1983)。该类气体的生成量约占200℃以下煤层气总生成量的10%(Rightmire,1984)。由于原生生物气常常形成于地表或地下浅处,因而生成的气体极易扩散到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体中,且泥炭或低变质煤对气体的吸附作用也弱,仅有少量气体聚集在煤层内。
对于原生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的形成阶段,不同学者的划分方案不尽相同,Scott等(1994)以Ro0.3%为原生生物气的界限值,而热成因气开始生成的Ro值为0.5%(表2-1);Palmer等则将(原生)生物气和热(成因)解气的Ro临界值定为0.5%(秦勇等译,1996)。Rice(1994)则认为热成因气的形成始于0.6%左右。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传统的天然气成因理论认为,生物气一般形成于Ro值为0.3%以前,而热解气则形成于Ro值在0.6%~0.7%之后,即生气母质在Ro值0.3%~0.6%的热演化阶段不生气(表2-1即是这种观点的体现)。但近若干年来的研究表明,生气母质在Ro值为0.3%~0.6%阶段仍然生气,且可形成相当规模的气田(目前出现的多为煤型气田),这一阶段所生成的气体称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徐永昌,1994)。即有机质生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煤层气也应如此。
2、次生生物成因气
煤系在后期被构造作用抬升并剥蚀到近地表,细菌通过流动水(多为大气降水)运移到煤层水中,在低、中煤级煤中当温度、盐度等环境条件又适宜微生物生存时,在相对低的温度下(一般小于56℃),细菌通过降解和代谢作用将煤层中已生成的湿气、正烷烃和其它有机化合物转变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即形成次生生物成因气。
次生生物气的形成时间一般较晚(几万至几百万年前),煤层中存留的生物成因气大部分属于次生生物成因气。次生生物成因气的生成和保存需以下条件:煤级为褐煤~焦煤,煤层所在区域发生过隆起(抬升)作用;煤层有适宜的渗透性;沿盆地边缘有流水回灌到盆地煤层中;有细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推进乡村振兴.pptx VIP
- 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及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pdf
- 2022年中国银行公司客户经理考试总题库.doc
- 中国哲学史12-两汉经学.ppt VIP
- 中国康复类医疗器械产业加速腾飞,正迎来黄金发展期——2023大型现状调查报告(先进制造2024前沿第9期).docx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QGDW 10395-2022.docx VIP
- 锚杆静压桩施工设计方案.doc VIP
- 早产儿贫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pptx VIP
- (高清版)DG∕TJ 08-88-2021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pdf VIP
- 《寄生虫学检验》课件——结膜吸吮线虫.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