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帝制覆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封建帝制覆灭课件

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教学比赛 思政部 代先祥 《诀别》歌词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意映卿卿如唔: 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林觉民(1887-1911)福建闽侯人,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就义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中国最美情书:《与妻书》 一、革命形势的变幻——南征还是北战 二、武昌首义的胜利——必然还是偶然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革命还是妥协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成功还是失败 基本内容 一、革命形势的变幻——南征还是北战 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1、乙未广州之役(1895年10月) 2、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10月) 3、丁未黄冈之役(1907年5月) 4、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1907年6月) 5、丁未防城之役(1907年9月) 6、丁未镇南关之役(1907年12月) 7、戊申马笃山之役(1908年3月) 8、戊申河口之役(1908年4月) 9、庚戌广州新军之役(1910年2月) 10、辛亥广州之役(1911年4月) 孙中山(1866—1925) ▲1911年4月27日起义开始,因力量悬殊,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86人牺牲,图为就义前的起义者。 广州起义失败后,由善堂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图为黄花岗72烈士墓。▼ 1.黄花岗起义 程良(1883-1911) 安徽怀远人 宋玉琳(1880-1911)安徽怀远人 石德宽(1886-1911) 安徽寿州人 “黄花岗72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 起义时间 名称 地点 主要指挥者 1895年10月 乙未广州之役 广东广州 孙中山 1900年10月 庚子惠州之役 广东惠州 郑士良 1907年5月 丁未黄冈之役 广东潮州 陈涌波 1907年6月 惠州七女湖之役 广东惠州 邓子瑜 1907年9月 丁未防城之役 广东防城 王和顺 1907年12月 丁未镇南关之役 广西镇南关 黄明堂 1908年3月 戊申马笃山之役 广东钦州 黄兴 1908年4月 戊申河口之役 云南河口 黄明堂 1910年2月 庚戌广州新军之役 广东广州 倪映典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广东广州 黄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 1911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正式成立 上策为中央革命,联络北方军队,以东三省为后援,一举而占领北京,然后号令全国。 中策是中部革命,沿江各省同时并举,先立政府,然后北伐。 下策是边地革命,进据边要,徐图进取,以东三省或云南、广东、广西为地点。 宋教仁提出的“革命三策” 1911年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川路公司股票大股十股 铁路“出轨” 2.保路运动 揭露清政府出卖主权的宣传画 展现“成都惨案”的绘画 两幅绘画中的“保路运动” 二、武昌首义的胜利——必然还是偶然 大型油画《1911武昌起义—会师中和门》 “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武昌起义成功的偶然性 “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之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孙中山追忆武昌起义 “茶房”做“临时大总统” 可是一天他正手捧餐盘自厨房出来为客人上茶时,忽然有一同事向他大叫一声说:“老孙,你有份电报。”说着,那同事便把那份来电丢到他的餐盘中去。孙中山拆阅来电,不禁喜出望外。原来那电报是要他立刻束装回国。因为革命情势发展迅速,“中华民国”可能即将成立;一旦成立了,则首任“大总统”,实非君莫属也。果然,两个多月以后,企台(跑堂小二)老孙就真的做起中华民国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