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ppt课件

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 :加压素 2015(更新):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替代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 2010(旧):一剂静脉/骨内推注的 40 单位加压素可代替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 修改要点11:加压素被除名 修改要点12:肾上腺素 PK 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 :肾上腺素 2015(更新):因不可电击心律引发心脏骤停后,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理由:研究发现,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 ROSC、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修改要点12:肾上腺素 心脏骤停后的药物治疗 :利多卡因 2015(更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利多卡因的常规使用。但若是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给予利多卡因。 理由:近期一项针对心脏骤停中给予了利多卡因的存活者的研究显示,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有所减少,但没有显示长期有利或有害。 修改要点13:利多卡因 心脏骤停后的药物治疗 : β-受体阻滞剂 2015(更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规使用。但是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而入院后,可以考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β-受体阻剂。 理由:在一项针对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然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的观察性研究中,发现施用β-受体阻滞剂与生存率增加相关。 修改要点14:: β-受体阻滞剂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2015(更新):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2010(旧):甚至在 STEMI 未完全确定时,对推测由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心脏停搏的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后进行直接 PCI 也是合理的。 理由:多项观察性研究发现,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与存活率和良好的功能预后都存在正相关。 修改要点14:及早冠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2015(更新):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理由:多项观察性研究发现,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与存活率和良好的功能预后都存在正相关。 修改要点15:及早PCI 目标温度管理 2015(更新):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 TTM,目标温度选定在 32 ℃ 到 36 ℃ 之间,并至少维持 24 小时。 2010(旧):对于院外室颤性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人患者,应将体温冷却到 32 ℃到 34 ℃,维持 12 到 24 小时。 理由:对 TTM 的初步研究,对比了降温到 32 ℃ 及34 ℃ 和没有具体温度的 TTM,发现采取了诱导性低温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有所改善。 修改要点16:低温治疗之一 24 小时后继续温度管理 2015(更新):在 TTM 后积极预防昏迷患者发热是合理的。 理由:在一些观察性研究中,发现 TTM 结束后恢复体温时发热会恶化神经损伤,不过研究存在矛盾。由于 TTM 后预防发热相对有益,而发热可能产生危害,故建议预防发热。 修改要点16:低温治疗之二 BLS中成人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2015版指南最新的变化要点 2.优化心肺复苏顺序: 3.对“看、听和感觉呼吸”的步骤: 6.胸外按压速度: 7.胸外按压幅度: 由C-A-B代替A-B-C 取消 每分钟最少100-120次/分 成人胸骨少5-6厘米 1.生存链的变化: 两条生存链 4.口对口人工呼吸: 淡化 5. 单/双人按压与通气比例30:2 不变 心脏骤停后救治(修改) 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目标 2015(更新):在心脏骤停后救治中,应该避免和立即矫正低血压(收缩压低于 90 毫米汞柱,平均动脉压低于 65 毫米汞柱) 理由:对心脏骤停后患者的研究发现,收缩压低于 90 毫米汞柱,或平均动脉压低于 65 毫米汞会造成死亡率升高和功能恢复减少,而收缩动脉压大于 100 毫米汞柱时恢复效果更好。虽然较高的血压似乎更好,但收缩或平均动脉压的具体目标未能确定,因为试验通常研究的是包括血流动力学控制在内的多项干预协同的综合干预。此外,由于患者的基线血压各不相同,不同患者维持最佳器官灌注的要求可能不同。 修改要点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