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轻型概念车之乘员损伤分析-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
輕型概念車之乘員損傷分析
楊沛霖 吳建勳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摘要 國際上汽車設計要通過碰撞法規規定一般需要 3
~15台試驗車做實車碰撞,再重新設計修改后再去碰
本文的目的在於分析輕型概念車於正面碰撞時乘 撞,車輛乘員安全防護系統亦須仰賴碰撞試驗來取得
員損傷的各項指標。車輛設計若是能夠使車身愈輕愈 合理安全設計,其中以安全防護系統為最具代表性之
小就愈省能靈活,但無論車身多輕小或省能,首重還 檢測項目,而國內於民國 97 年執行整車碰撞法規,為
是在於安全性。因此本文即針對一款國內自行發展之 提升國內車輛安全及產業競爭力,故建立車輛乘員安
輕型概念車,利用工程分析軟體 MADYMO 建立其乘 全設計改良技術以滿足法規要求,實為現階段各界所/
員防護系統,藉由車型碰撞波形的輸入,模擬分析正 努力的目標。在車輛開發的階段若能以CAE(電腦輔助
面碰撞時乘員受到撞擊後各項損傷指標。分析所得到 工程的技術,模擬法規測試下車輛碰撞的情形,進而)
之乘員損傷指標經由評估討論後一方面可作為後續測 加強車體結構強度與相關乘員防護系統之調整,提高
試比對之資訊,另一方面可作為偵錯改善之依據。最 乘員防護系統設計的成功率,則可減少碰撞測試次
後,期望能建立一整合性分析流程,除了提供此車型 數,大量地節省開發成本。藉由資料庫的建立,可長
完整之碰撞分析資料並且也提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期地累積設計經驗與技術。
本文主要是利用CAE軟硬體及碰撞分析技術,建
關鍵詞 :輕型概念車,乘員損傷指標,正面碰撞, 立輕型概念車之乘員防護系統並且模擬分析探討乘員
MADYMO 。 的損傷指標,期望提供相關分析數據以了解碰撞特性
行為並作為設計改良之依據,未來更將結合整車碰撞
1. 前言 實驗的檢測能量數據庫,建立完善整車正碰撞分析流
程與技術,進而於車輛設計開發過程中,預先獲得車
交通在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都會區裡往往是個 輛正碰撞特性行為,及早對乘員防護系統作出改善對
困擾的問題,隨著人類社會的繁榮進步與交通的發展 策,以確保開發產品品質,進而提昇該產品之競爭力。
更是息息相關。但是。世界各國的主要城市正面臨著
道路與停車空間不足的窘境;再者,隨著石油價格的 2. 研究方法
不斷攀升,更喚醒了大眾對節能與環保的意識,並進
一步重新思考目前的交通方式和型態。根據交通部資 乘員防護系統測試亦稱為台車測試,其目的為藉
料顯示[2] ,台灣區截至96 年5月底為止機動車輛數已 由測試先行確認乘員與安全帶或座椅系統以及安全氣
超過 2,045萬輛,使用者不論搭乘任何交通工具皆有其 囊之間的運動關係,針對安全氣囊等乘員拘束系統進
考量點。以機車來說,平均每日行駛 12.2 公里,其因 行性能改良之重複性試驗。一般測試做法為擷取部份
係由於機車機動性較高方便進行短程活動,因此 85.2 車體 (BIW)前車身部份車段,對於車體而言為非破壞性
%的使用者未來不太願意改用大眾交通工具,但由於 測試,車體不會產生破壞變形。基本上這樣的試驗項
機車新增機車停車費,而使短程距離雖具方便性但費 目,其假設條件為車體於碰撞過程中,車體內部與外
用負擔增加。另以小客車來看,平均每日 6.5 公里,而 在物品不會侵入乘員生存空間。本文的目的即是在測
乘載人數平均僅為2.2 人,其每月支出、停車及隨著油 試前建立乘員防護系統之分析環境模擬台車衝擊測
費的高漲而增加高費用負擔。因此,對於未來產業與 試,為的是確認乘員,安全帶,與座椅系統之間之運
社會的變遷及需求若是有一種介於汽車與機車間的交 動關係是否合理,運用 MADYMO軟體進行乘員與安
通工具,即「輕型個人車」,在體積、車身結構、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