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与自我.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互动与自我

社会互动与自我 (引文皆出自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没有我们的参与,社会体系无从发生;而更重要的是,没有社会体系,我们也不复存在。从一方面看来,虽然社会体系为我们铺了许多阻力最小的路,但是我们仍然是那个理解、解释和选择走哪条路的人。透过我们的选择,社会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形塑力量才得以被看见、才得以展现。但另一方面来说,虽然我们是以思考的、行动的个体活着,然而我们思想的组成元素以及我们行动所具有的意涵,唯有在与文化和社会结构有关连时才有意义。」 什么是社会化(socialization):人们学得社会期待的过程 (社会化是在一特定文化中,从无助的婴儿,开始学习各种态度、价值、与行为, 变成一个有自觉、有知识,以及有能力的人,的过程) 透过社会化,人们内化文化期待 *(内化,对于一些行为和假设,学得「透彻」,都不再有任何质疑,只是接受,认为是对的) *例如:如果一个人内化学得同性恋道德上是不允许的,当他对同性有「感觉」,就会对自己的认同有所冲突。(认同,一个人如何定义自我) *例如:如果一个人内化学得种族主义是不对的,就比较容易接受团体的多元 社会化会改变的(例如,进入大学,修社会学,新经验会冲击一些狭隘的文化期待) 理解社会化的过程,可以理解有多大成分,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社会建构的」, 而非基因等天生特质形塑的。 C. 社会会有一些相冲突的社会期待 *例如,贫困妇女内化社会价值,认为作家务当母亲才是女人本分,但可能被视为社会的寄生虫,而一中产阶级妇女,可能因此而被称为伟大的妈妈。社会的期待有所矛盾,造成人不必要的压力。 社会化所扮演的角色:先天VS后天(nature vs. culture) A环境的影响:几个未经社会化的例子 Isabelle的例子(前六年,因为外祖父母觉得是私生女,把她藏起来,只跟母亲接触,但是母亲不能说、不能听,没有太多人际互动。1938年在OHIO因为妈妈落跑,Isabelle被人发现。缺乏一般孩童的社会化过程与互动方式。不说,以为聋。9岁可以进学校,14岁上6年级。若非这些社会化,前六年不像社会人。) 2. Genie的例子(1970年,由于眼盲的母亲求就而被发现,59磅,4呎六吋, 一开始以为6岁,原来是13岁,无法站直,严重营养不良。父亲将她关在 一个小房间,绑在一个训练婴儿大小便的椅子上,除了手以外,都不能动。晚上被包得紧紧的,放在小床上,如果发出声音,会被父亲打。没东西可玩,只有两个雨衣,还有一本TV-guide。从20个月大,就被关起来,发现时13岁。恢复的很慢。最初一年都还只有18个月大的情况。语言只有部分恢复。1990年代还住在成人的智障中心。是被剥夺得很极端的例子。 B遗传的影响 双胞胎的研究(如果不在一起被养,而环境大不相同,IQ会不一样。显示环境的重要性。有些个性一样,如择偶方式,饮酒习惯。领袖气质。有些不同,如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尚没有结论。样本小。不知道即使在不同的家庭长大,彼此的联系如何。) 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研究社会行为的生理基础。用达尔文的物竞天择来解释。某种行为会出现,并有基因配合,因为这种基因、行为,会最适合生存。极端的话,人类行为是由基因主导,与成长过程中的人际互动没有太大关连。不研究为何A比B乐观、邪恶。而是讲一个社群,如男女,或某个族群的人性。) C. 社会科学家不再争辩天生后生孰重孰轻,而倾向强调两者的互动关系 几个社会化的理论:解释社会化如何发生(参见讲义) (不只是说有社会化的存在,还要解释如何发生) 心理分析(psychoanalytic theory) Freud(1856-1939)从他的病人的临床发现:潜意识形塑人的行为 Human psyche/自我可以分成三部分: id本我,人的本能欲望与冲动,特别对与性有关系的部分感兴趣 superego超我,代表社会标准的自我部分 由于社会一般压抑本我的狂野冲动,所以本我往往与超我冲突。人们在社会期待与本能欲望两者之间衡量,可能压抑、逃避。 Ego自我,平衡两者,帮助id适应superego。Ego很强的人,是适应最好 的人,放任id的人,不成熟,全由superego的人,太僵硬、压抑 *这种冲突发生在潜意识(一般人不容易看见),但是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儿时经验就决定了大部分的个性 女性主义的批评(例如,阳具崇拜) Object Relation Theory 人先依附(attach)照顾者,然后脱离,成为个人(individuate),self才出现,照顾者的影响大 Nancy Chodorow的研究,性别经验如何形塑个性: 男孩认同父亲,可是父亲往往离家,因此男孩比较少具情绪,比较会压抑对人的依附,因此长大后比较个人主义。女孩认同母亲,由实际的经验形成认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