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药变异现象.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中药变异现象

中药养护学 2007年5月~2007年7月 第三章 中药变异现象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药品变异现象:中药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在外界条件和自然性质的相互作用下,会逐渐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泛油等现象,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这种现象称为中药质变现象。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第一节 霉 变 霉变:又称发霉,使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分泌的酶溶蚀药材,以致使中药有效成分发生变化而失效。 第一节 霉 变 1. 常见霉菌的种类 黑曲霉、白曲霉、绿霉菌、兰霉菌 第一节 霉 变 2. 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 (1) 中药内含有养料可供霉菌的寄生 (2) 受潮湿影响 (3) 中药本身“发汗” (4) 生虫后引起发霉 (5) 外界环境不清洁 5000斤霉变大枣“洗澡”欲重新出售 执法部门在调查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第二节 虫 蛀 虫蛀: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虫蛀使药材出现空洞、破碎,被虫的排泄物污染,甚至完全蛀成粉状,会严重影响中药疗效,以致不能药用。 第二节 虫蛀 1. 常见的中药害虫 蛤 蚧 第二节 虫 蛀 2.害虫的来源 产地 运输中 贮藏 包装物及容器 库房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第三节 变 色 变色:中药的颜色发生变异的现象。 色泽是中药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加 工、贮藏不当则会引起中药色泽变异, 甚至变质。 槐 花 玫瑰花 鲜地黄 生地黄 熟地黄 天 麻 绿矾 第三节 变 色 1. 药材变色的主要原因: ⑴ 酶的作用 药材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如含酚羟基的成分),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水解等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的有色物质,使中药变色。 含有黄酮类、蒽醌类、鞣质类等成分的药材易发生变色。 第三节 变 色 ⑵ 非酶引起的变色 ① 药材所含蛋白质与糖作用,生成大分子棕色化合物。 ② 药材所含糖或糖醛酸类物质分解成糖醛或其类似物,与含氮的化合物缩合、环合等化学反应,形成色素。 第三节 变 色 ③ 加工过程中加热使药材变色。 ④ 硫磺熏蒸后药材变色。 ⑤ 某些矿物药在日光及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颜色的改变。 第三节 变 色 2.药材变色的影响因素 温度 湿度 氧气 日光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第四节 泛 油 泛油:又称“走油”,是指油样物质溢于药材表面的现象。 含有脂肪油、挥发油、粘液质、糖类 等较多的药材,在温度、湿度较高时出现的 油润、发软、发粘、颜色变鲜等都被称为 “走油”。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药材走油并非单纯是含油药材由于贮藏不当时油分的外溢,含糖质或粘液质的药材变质时表面呈现出油样物质的现象,也可称为“泛油” 。 含脂肪油类药材 含粘液质、多糖类中药材 含粘液质、多糖类中药材 第四节 泛 油 中药泛油的原因: 中药本身的性质 温、湿度的影响 贮藏养护不善 贮藏年限的影响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向现象 第五节 散气变味 散气变味: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 材因贮藏保管不当,造成成分挥 散损失,使药材的气味发生改变。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向现象 药材的气味是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挥散走气使其有效成分减少,气味发生变化,导致疗效的降低或丧失。 富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材 富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材 富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材 富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材 富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材 富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材 富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 第五节 散气走味 1. 散气走味的原因: 温度升高 包装不严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向现象 第六节 风化潮解 ⒈风化:含结晶水化合物或盐类成分中药,长期接触干燥空气或风吹,表面逐渐出现粉末状物质,称之为“风化”。 含结晶水矿物药 盐制中药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向现象 中药风化的原因: ①空气干燥而使结晶水散发; ②富含盐分的盐制中药易在外表结晶起盐霜。 第六节 风化潮解 ⒉ 潮解:含盐类的中药遇到潮湿空气时,吸收水分而使表面湿润,并随着水分增多而逐渐溶解,称之为“潮解”。 第六节 风化潮解 中药潮解的原因:含水溶性盐类的矿物药及盐制中药,在潮湿空气中逐渐吸收水分,盐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