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避难硐室技术及装备
年 度 支 出 计 划 年度 合计 集团拨款 自筹经费 2011 180 100 80 2012 150 70 80 2013 70 30 40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十、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全国各大煤矿正在展开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全国煤矿数量众多,对避难硐室需求巨大,预计每年市场总额能达到2000~3000亿,该项研究工作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建设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 实施年限:2年,2011.8~2013.8 十一、年度计划安排 序号 项目阶段工作内容 阶段工作时间 考核方式 考核时间 1 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方案制定 2011.9~2011.10 会同相关人员评审 2011.10 2 硐室相关设备设计及配件加工 2011.11~2012.3 专家评审 2012.3 3 设备样机制造 2012.4~2012.10 会同相关人员检查 2012.10 4 设备工业性试验 2012.11~2013.3 用户评价 2013.3 5 资料整理及总结,项目验收 2013.4~2013.8 专家评审 2013.8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谢谢各位领导、专家! *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固定避难硐室 技术及装备研究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9月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 二、国内外技术现状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六、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七、主要考核指标 八、研究基础 九、经费预算与说明 十、产业化前景和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 我国矿难多有发生,损失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有些灾害直接造成的死亡较少; 煤矿事故的遇难者多由于气体中毒、缺氧窒息而亡; 还有因逃生通道受阻,得不到及时救援而亡; 为矿工提供一个有效的“避难场所”可以有效减少矿难造成的人员伤亡。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国外成功救援案例 2003年和2004年南非二个特大金矿发生火灾事故,一个矿井下3400人,只死亡9人,有280人是救援队在井下各个避难所救出的;另一矿井事故,井下有2600人,发现失踪52人,两天后在井下避难所中营救出矿工安然无恙。 2006年1月29日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某钾盐矿火灾事故中72名矿工的成功获救,该钾盐矿发生火灾,井内聚乙烯管道起火,毒烟迅速蔓延。火灾发生后,井下的矿工立即将险情报告地面人员,并迅速撤到就近的避险站里待援,密闭避灾硐室成为了这次援救行动成功的关键。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国发〔2010〕23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强制推行一批安全、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要求在3年内完成,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建设坚实的煤矿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解决煤矿井下固定避难硐室的设计、设施、施工、验收标准,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全国煤矿数量众多,对避难硐室及相关配套产品需求巨大,该项目符合公司做大产业、做强产业的发展目标。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二、国内外技术现状 国外技术现状: 1928年加拿大就出现了初级的避灾硐室,利用压缩空气通过面具提供呼吸氧气; 20世纪70年代初南非金矿首次建立了简单的避灾硐室; 自2000年以来,澳大利亚的金属矿一直采用可移动式避灾硐室。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井下避灾硐室。其中,在澳大利亚,政府强制要求所有的井工矿井都使用避灾硐室。采用可移动式避灾硐室已经成为加拿大金属矿安全的基本要求; 美国的相关法律也规定要求井工矿井使用避灾硐室,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MSHA)已出台了救生舱管理规定 。 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答辩 国内情况: 国内避难硐室的研究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技术与案例; 由北京科技大学与潞安集团常村矿合作,在常村煤矿进行井下避难硐室试点研究工作;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中,研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