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学课件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疏通文意,并掌握第一则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③学习孟子论辩说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教师示范 ②学生自主学习。 ③诵读法。 ④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回顾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又与孔子并称“ 孔孟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作《 孟子 》七篇。宋代朱熹将《 大学 》 《 中庸 》《论语》《 孟子 》合称“四书”。 熟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译读第一则: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 直译为主, 意 译为辅 翻译方法:留、删、补、调、换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代词,浩然之气 至:极,最。 以:介词,用。 则:就(表承接) 塞:充塞,充满。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为:作为。 是:代词,这样(配义与道) 慊:通“惬”。快心、满意。 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 自主翻译: 要求:1、参照书下注释 2、翻译不通之处同桌相互研究 3、积累重要词句,疑问处标注 课堂检测: 翻译文句: 1、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 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 2、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研 习 课 文 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 “至大至刚”,“塞于天地” “配义与道” 2. 怎样培养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3、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把事情弄糟。 研 习 课 文 4.你对孟子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现实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