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探究.docVIP

菜心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菜心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探究

菜心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探究   摘要:本文观察研究了菜心小孢子的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Tsenet Lee)花粉母细胞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正四面体型;菜心绒毡层细胞是同时型的,均来自初生壁内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继续发育成2-细胞花粉: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细胞,成熟时为3-细胞花粉。 关键词:菜心;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 菜心,又名菜薹,十字花科芸苔属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原产中国,是我国华南的特产蔬菜之一,尤其是在广东和广西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是优质创汇蔬菜之一。有关菜心小孢子的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基础研究较少,本文对菜心小孢子的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形成、发育这一生殖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细胞形态学观察,为菜心的杂交育种,尤其是雄性不育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四九菜心,于2004年10月在华南农业大学蔬菜教学基地取样,取当天开放的新鲜花朵,用卡诺氏液(Carnoy′s)(95%酒精:冰醋酸=3:1)固定,转入70%酒精置4摄氏度冰箱保存。按发育时期选取不同大小的花蕾分级,艾氏苏木精整体染色,梯度酒精脱水,五级氯仿透明,石蜡包埋,二甲苯脱蜡,中性树胶封片,连续切片,片厚8μm,光学显微观察,Olympus数码摄影。 2 结果与讨论 2.1花器的外部形态与结构 雄蕊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菜心是十字花科蔬菜,总状花序,雌雄同花,花色鲜黄和浓黄。花蕾横切面结构如图版1。菜心雄蕊6枚,由花丝和花药组成,每个花药由2室构成,花药以背部着生于花丝上(背着药dorsifixed anther),花丝向上与药隔连接,药隔两侧是小孢子囊,正常花药由4个小孢子囊组成。花药成熟后,药室纵长开裂(longitudonal dehiscence),呈蝶形。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复雌蕊,湿型柱头(wet stigma),实心花柱,上位子房下位花(superior-hy-pogynous flower),多心室,侧膜胎座式(parietal placen-tantion),弯生胚珠(campylotropous ovule),2层珠被。 2.2小孢子的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 2.2.1未分化花药前。从雄蕊原基最初形成的一个很幼小的花药横切面来看,最初由原表皮包围着基本分生组织,结构简单。后来,由于花药4个角隅的细胞分裂较快,使花药具有四棱的外形。进一步发育时,原表皮进行垂周分裂,发育成表皮,包围整个花药。外面是一层表皮,表皮以内是一群分裂活跃的细胞(图版2,3)。 2.2.2造孢细胞期。幼小花药横切面4个角隅的最外面是一层表皮,表皮以内在四棱的角隅则分化出有几个较大的细胞,即孢原细胞(图版4,5)。孢原细胞经1次平周分裂,形成内外2层,外层形成连接表皮的初生周缘细胞(primary parietal cell),内层形成初生造孢细胞(primary sporogenous cell,图版6)。初生周缘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产生药室内壁(endothecium)、中层(middle layer)和绒毡层(tapetum),三者与花药表皮的相应部分共同组成花粉囊壁(pollen sac wall)(图版7)。药室内壁,又称“纤维层”,是位于表皮以内的一层细胞,细胞呈扁平形。药室内壁以内的几层扁平细胞为中层细胞,通常为1~3层,在小孢子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逐渐解体和被吸收,最后消失。中层以内次生造孢以外一层体积较大的细胞为绒毡层,细胞质浓厚,含有较多的RNA和蛋白质,液泡小而少,初期绒毡层是单核的初生造孢细胞进行少数几次分裂,形成次生造孢细胞(secondary sporogenous cell,图版8),再进一步发育成小孢子母细胞(microspore mother cell,图版7)。 2.2.3小孢子母细胞期。小孢子母细胞位于小孢子囊的中央,细胞体积大且染色浅。由外向内可清楚地看到表皮、纤维层、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体积大,染色深,说明这时富含营养(图版7)。 2.2.4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小孢子母细胞体积较大,减数分裂过程中,所发生胞质分裂(cytokinesis)为同时型(simultaneous type),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复杂,与一般典型情况是一致的。第1次减数分裂的前期很长,呈细丝状出现(图版9),后来会逐渐变短粗(图版10);经中期、后期、末期后形成1双核细胞,不形成分隔壁(图版11)。最后绒毡层细胞内可见到双核或多核,这是由于细胞核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