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大学07级动物分类学-09
软体动物分类 软体动物门(Mollusca)属于原口动物,具有不发达的真体腔。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个部分,常有外套膜分泌的贝壳,故又名贝类。 排泄系统后肾型,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间接发育种类具有担轮幼虫期。 研究历史 贝类学创始人是英国人李斯特(Lister,1638-1712),1685年出版第一部软体动物著作《Historiae Conchyliorum》。 林奈(Linnaeus) 1758年在《Systema Naturae》第十版把贝类分为软体动物(Mollusca,无壳和只有内壳的种类)和有壳动物(Tastacea,有外壳的种类)。 法国人居维叶(Cuvier,1769-1832)对贝类神经系统、口器构造和肺螺类生殖系统有深入研究,将解剖学的发现运用到分类学,弥补了外部形态分类的不足,使贝类的分类学得到很大改进。 18世纪后,多国开展了大规模海洋调查,出版了许多系统研究软体动物的专著和图志。贝类学进入广泛深入研究阶段。 我国贝类学创始人——张玺 张玺,河北平乡人,1897年2月11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读书,成绩突出。 1922年赴法国公费留学,在里昂大学学习农业,1927年获里昂大学理学院硕士学位,后从事普罗旺斯沿海后鳃类软体动物研究,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到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从事海洋动物研究,还应聘担任山东大学教授。 1935年,张玺领导由北平研究院和青岛市政府组织的胶州湾海洋动物采集团,对胶州湾的各类动物及海洋环境作了全面调查,这是我国第一次对海洋生物进行调查和研究,事后发表的调研报告和论文是研究我国北部沿海动物的早期重要文献。这次调查考察了45种软体动物,首次发现了半索动物——黄岛柱头虫,还首次在北方海域发现了文昌鱼。 1946年,张玺在对我国各海区动物全面研究基础上发表《中国海洋动物之进展》,在我国海洋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950年夏天,原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所长张玺带领原班人马来到青岛,与从老山东大学出来的童第周、曾呈奎一起,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后扩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玺担任副所长。 曾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兼南海分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 他编著的《贝类学纲要》于 1961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贝类学专著。 1967年7月10日,张玺在青岛去世。 张福绥,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1927年12月27日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62年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贝类学会理事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 早年从事海洋浮游软体动物分类区系的研究,尔后转入生态学及动物地理学研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系统研究了中国海浮游软体动物和近海骨螺科的种类及分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地理生态学理论。七十年代创建了中国贝类增养殖、贝类繁殖生物学理论,贝类人工繁育与浅海贝类增养殖技术体系,并率先将贻贝育苗工程化,推动了中国贻贝养殖业的发展。 八十年代,在世界百余种扇贝中选定并引进了美国大西洋沿岸产的海湾扇贝,建立了工厂化育苗及全人工养成技术,在中国北方海区形成国际上新兴的海湾扇贝养殖产业,累计产量 500 多万吨,产值 200 多亿元。九十年代,倡导并开展了“引种复壮”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展因地制宜的工厂化育苗与海上养成试验并获得成功,被誉为“扇贝之父”。 分类 软体动物现存10万余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仅次于节肢动物门。 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海洋软体动物分布很广,从寒带、温带到热带,由潮间带最高处至大洋底都有不同种类。 根据身体构造分为七个纲。 单板纲(Monoplacophora) 一类原始的软体动物。长期被认为是化石种类,1952年在哥斯达黎加附近3750m太平洋海底发现生活的个体。 身体椭圆形,两侧对称,背面有一扁平帽状壳,足发达。头部不发达。很多器官有重复排列现象,外套沟中有5-6对单栉鳃,具1对心室、2对心耳、6对肾。 我国尚未发现该纲种类。 古代单板类生存于寒武纪至中泥盆世的浅海中,有些是礁体或近礁体居住者。 现代单板纲种类均为深海生活,所以对其生态及发育很少了解,但其盾形壳、爬行足、头部不发达、鳃、肾及肌肉的重复排列,都说明它们的原始性。 现在许多动物学家认为单板类可能就是现存腹足类、双壳类及头足类的祖先。 多板纲(Polyplacophora) 头部不明显,身体扁平,卵圆形,背面有8个复瓦状排列的贝壳,足块状,雌雄异体,发育过程中有担轮幼虫期,无面盘幼虫期。 全部海生,目前记录600多种。大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