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訊概論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衛星通訊概論一

衛星通訊概論(一) Presenter: 林士斌 Professor: 陳明仕 博士 Outlines: 衛星通訊的發展史 衛星通訊的定義 衛星通訊的限制 克卜勒定理 人造衛星的運行軌道 人造衛星的發射 QA 何謂衛星通訊 即地面電台透過太空電台(衛星),藉以與其他地面電台通訊. 衛星發展史(1/6) 實驗發展階段 1970年10月,蘇聯發射人類史上的第一顆衛星-『Sputnik 1號』. 1960年,美國發射『回聲1號』. 1962年ATT與Bell-Lab分別發射成功『天王星1號』與『接力(Relay)1號』. 1963年11月23日,美日成功完成跨太平洋通訊,也因緣使甘迺迪遇刺的訊息迅速為世人所知. 衛星發展史(2/6) 從動衛星(Reactive satellite) 回聲1號 有源衛星(Active satellite) 天王星1號 接力1號 衛星發展史(3/6) 實用(商用)階段 1964年8月,世界衛星通訊暫行組織成立. 1965年5月,第一顆商用衛星『先鋒(Intelsat)1號』發射成功. 1967年後,接續發射了『先鋒II~V號』,而整體的傳輸量亦由240條電話線路(I、II號)躍升至12000條(V號). 衛星發展史(4/6) 國內衛星發展階段: 1991年10月03日,行政院核定「太空科技發展長程(15年)計畫」,成立太空計畫室籌備處. 1998年8月26日,由中華電信與新加坡電信合作,共同擁有主控權的商用衛星-『中新一號』發射成功,同年12月正式商務通訊. 1999年01月27日,福爾摩沙衛星1號發射成功;主要任務為科技研究,將進行海洋水色照相、電離層電漿電動效應及通訊實驗等三項科學及實驗 . 衛星發展史(5/6) 1999年11月29日,與法國馬特拉公司簽約,籌備發展福爾摩沙衛星2號,首要任務為發展一枚兼具地表遙測實用任務及高空大氣閃電觀測科學用途之衛星. 2004年05月21日.,爾摩沙衛星2號於美國加州范登堡發射場發射成功. 2004年06月04日,福爾摩沙衛星2號攝得第一張遙測影像. 衛星發展史(6/6) 2005年03月29日,逢甲大學、國家太空計畫室合作,中部唯一「福爾摩沙衛星二號影像分送中心」正式成立. 衛星通訊的特性(1/2) 寛通帶性 快速數位通訊 影像傳輸 寛域性 成本均一性 同時報導性 多元連接性 抗災害性 衛星通訊的特性(2/2) 經濟效益 快速數位通訊 影像傳輸 成本均一性 同時報導性 多元連接性 線路設定容易性 衛星通訊的限制(1/3) 延遲: GEO satellite訊號往返平均延遲0.24~0.25秒. 註: 1.GEO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satellite平均離地約35,863km. 2.電波傳輸速度 = 30 萬km/sec. 3.所耗時間 = 距離 / 速度. 衛星通訊的限制(2/3) 太陽干擾(Sun Transit) 即就地面電台的天線來看,太陽重疊在靜止(同步)衛星的背後所造成的干擾現象. 主要造成接收信號的雜訊增加,甚至導至線路中斷. 通常發生於春分前與秋分後,位於北半球時各一次. 衛星通訊的限制(3/3) 衛星蝕 在靜止(同步)衛星軌道上,衛星也會受到地球或月球遮蔽到太陽光,而形『蝕』的現象. 在發生時,通常必需切除消耗衛星大部份功率的電源. 克卜勒定律(Kepler’s Law) 第一定律(First Law): 主要說明太陽系行星有關軌道關係,亦可應用在地球與人造衛星軌道關係。 即衛星以地球為焦點,作橢圓形軌道環繞地球。軌道中最靠近地球點稱為「近地點(Perigee)」;而離地球最遠點則稱為「遠地點(Apogee)」. 克卜勒定律(Kepler’s Law) 第二定律(Second Law): 衛星在固定軌道運行時,以衛星與地球的連結直線為直徑,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 克卜勒定律(Kepler’s Law) 第三定律(Third Law): 衛星在軌道上繞行地球週期之平方與衛星到地球平均距離之立方成正比。 註: 衛星的運行軌道(1/3) 依軌道高度區分 LEO(Low Earth Orbit): 低軌衛星,亦稱近軌衛星;泛指軌道高度2000km以下之衛星,而實際運行軌道高度約在800 ~ 1500km,主要應用為行動通訊(MSS)、地面觀測等. 運行週期為1.5 ~ 2hours,訊號平均延遲時間約為20ms. MEO(Medium Earth Orbit): 中高度軌道衛星;軌道高度約在5000 ~ 12000km,主要應用於導航 系統. 運行週期為6hours之間,訊號平均延遲時間約為50ms. 衛星的運行軌道(2/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