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0年度 重点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本课题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针对当前课堂中存在的针对性的问题,对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前提、条件、根本进行了探讨,旨在引领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关注课堂的变化,使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动态生成 教学 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忽视了“学生会怎么学”。问题二: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将知识等同于真理,强行灌输、机械训练,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性、动态性、开放性,压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问题三:上课仍是“走教案”的过程,学生只是按教案预设的环节在演“情景剧”,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和主动建构,使课堂因缺少“节外生枝 2、通过课题研究,激活课堂,促进课堂有效生成,使课堂充满智慧,达到“学大于教”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增值。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二) 主要内容: 1、基本理论研究 课题组教师收集了与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相关的理论资料,进行学习、研究,为课题 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课堂设计模式 根据“生成性”课堂的意义和内涵,我们拟订了“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课堂设计模式” ,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交流探讨——教学设计——上课诊断——反思提升”六个步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这一设计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 3、教学叙事研究 鼓励教师将自己任教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从中反思、感悟,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六、研究结果分析 (一)正确认识“动态生成性”教学内涵→实施前提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要将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落实到位,教师的思想首先要到位。 1、心态:鼓励“生成” 教师要形成了一种共识:要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数学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善待“生成的问题”,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 2、预设:促进“生成” 强调“动态”、“灵活”、“不可预测”,我们并不能否定“教学预设”的重要,相反“动态生成性”课堂对“教学预设”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主动活动的保证;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达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 3、课堂:追求“生成” 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变化”的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组织学生进行共享、碰撞、对话,在合作、交流、互动中追求“生成”。让课堂在“生成”中充满活力、充满灵气。 (二)仔细分析“动态生成性”教学要素→实施条件 1、教师----“动态生成性”教学的主导 (1)教师要有潜在的“生成”理念 叶澜教授认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全人”的理念,深入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策略,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师生生命力的生成必定能实现。 (2)教师课前必须要有充分的预设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同时的备课要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 ×的教学结论是非常简单的:“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教材中首先画出如下的图示: 仔细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乘法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后续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奠定基础。象这样的主题图,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去钻研。新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吃透教材,才谈得上“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 (2)整合重组 生成性教学认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在强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发和社会信息的利用,与过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