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理念在我国环境报道中的纵深发展.docVIP

论绿色理念在我国环境报道中的纵深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绿色理念在我国环境报道中的纵深发展   摘 要:“绿色”理念是人类在对环境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中产生的,它经历了“浅绿―中绿―深绿”的认识过程,将绿色理念与环境报道相联系,便于分析我国环境报道的发展进程。本文从绿色理念的角度出发,重新梳理了我国的环境报道的发展历程,并分别总结了“浅绿―中绿―深绿”三个阶段环境报道的特征。   关键词:环境报道;绿色理念;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8-0054-02   一、引 言   “绿色”理念是人类在对环境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中产生的,它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1]。环保专家将环境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浅绿色――关心环境卫生、绿化等身边的具体事;中绿层――关注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恶化环境因素的解决;深绿层――侧重于难以逆转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浅绿―中绿―深绿”的观点十分明确地指出了环境意识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将绿色理念移用到新闻传播领域,“深绿色的”环境新闻绝不仅仅是传递“绿色新思想”,一方面,它在关注的范围上就比“浅绿色的”环境新闻广泛得多。“浅绿色的”环境新闻只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深绿色的”环境新闻则全方位关注环境、资源、人口等相关领域的问题;另一方面,“深绿色的”环境新闻关注环境问题的深度也远比“浅绿色的”环境新闻深刻。“浅绿色的”环境新闻只关注环境问题的危险性,而且是在“小我”和近期影响的层次上;“深绿色的”环境新闻不仅关注它的危险性,而且关注它带来的机遇,并且是在“大我”的层次上,关注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3]。   关于环境新闻报道的时间分段大致应秉承以下依据。第一,环境新闻报道的内容,即新闻报道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新闻报道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存在哪些共性。第二,环境新闻的报道手段,例如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居多还是消息居多,对重大环境问题的关注是否具有连贯性、是否形成报道强势。第三,环境新闻报道的数量,即环境新闻出现的频率有多少,所占的版面或时段如何。秉承如上依据,根据我国环境新闻绿色理念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本文对我国的环境新闻报道发展脉络做出如下梳理。   二、我国环境报道的“浅绿时代”(1973~1991)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通过这次会议,高层决策者认识到中国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认真对待。1973年8月5日至20日,由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在北京组织召开的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通过了中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以此为标志,我国的环境新闻报道起步。在最初阶段,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环境问题并未得到过多地重视。   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报道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当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及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后,环境宣传报道有了更快的发展。1984年初,第一张全国性的环境新闻专业报纸《中国环境报》创刊,从此环境新闻报道有了一个主阵地。1988年,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广播电视媒体等,被吸收为新一届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新成员[4]。但是鉴于环境污染的单一性和我国环保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这一时期环境报道,数量相对较少,内容比较单一,关注的问题局限于环境卫生、废水、废渣、废气等工业污染治理。在形式上,主要是媒体采用曝光污染事件的方式进行环境新闻的报道,侧重于对各种环境问题的描述和渲染它们的严重影响。   三、我国环境报道的“中绿时代”(1992~2002)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中国总理李鹏应邀出席了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3项文件。为配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中央新闻单位协同作战,形成了颇具声势的环境新闻报道高潮,光新华社就发了环境新闻稿件 1300 多篇。以此为标志,我国的环境新闻报道步入中绿时代。   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委员会成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共同参与,进行大型的环保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全国各省也开展了自己的环保世纪行活动。如“三秦环保世纪行”,“三晋环保世纪行”,“天山环保世纪行”,“燕赵环保世纪行”等活动。这一时期国际三大著名环保NGO“国际自然基金会”、“绿色和平组织”、“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先后进入中国。业界成立了“地球奖”(1996年设立)、“杜邦杯环境好新闻奖”(1997年设立),鼓励优秀的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