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光的本性发展简史
第二十章 光的波动性 一 光的干涉 什么是波的干涉? 产生干涉必要条件: 如何确定加强区、减弱区的位置: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 * 光的本性学说的历史回顾 光是什么? 阅读教材P23 波? 光到底是什么? 粒子? 一、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对立(17世纪——19世纪) 学说内容 可解释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现象 不能解释 两束光相遇的现象 惠更斯 光是某种振动, 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同时发生发射、折射 两束光相遇的现象 微粒说 代表人物 波动说 牛顿 折射现象 同时发生发射、折射现象 在均匀介质中一定的速度传播 光是一种物质微粒, 光的直线传播 二、 十九世纪初,人们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确立了波动说。 三、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并提出光的电磁说,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四、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对波动说提出挑战。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子具有粒子性。 光到底是什么? 光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 光既是波,也是粒子。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科学理论的建立有一个曲折过程 现象----假说----实验----修正----理论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 满足相干条件的两个波源叫相干波源,这时的两列波称为相干波. ——加强 ——减弱 到两波源的路程差(波程差)△s满足: 若两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减弱 ——加强 到两波源的路程差(波程差)△s满足: 若两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反 思考: 类比机械波的干涉,分析屏上哪些位置出现亮条纹?哪些位置出现暗条纹? S1 S2 P1 P P2 在P的上方取一点P1,两个狭缝跟P1点的距离有:S2P1 S1P1。 路程差d1= S2P1—S1P1 同理 p2 点两列波的路程差为 d2 = ,p2点也应为亮条纹。 若d1= ,两个狭缝发出的波在P1点也是波峰跟波峰叠加、波谷跟波谷叠加,出现亮条纹。 只要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该处为明条纹。 S1 S2 P1 P P2 光程差为波长的1.5倍,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互相抵消,该处为暗条纹。 只要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该处一定为暗条纹。 光是一种物质微粒 光是波,光是某种振动在以太中的传播 微粒说对光现象的解释 一、光的直线传播 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微粒将沿直线前进 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小球的反射 三、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微粒说对光现象的解释 介质分子对光微粒有吸引力 微粒说不能解释的光现象 一、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和折射 二、两束光相遇时的现象 两束光相遇后仍沿直线传播 两束微粒相遇后将改变运动方向 * * * *
文档评论(0)